当前位置:首页>>靖远起义(包括文字简介、照片、画像、
靖远起义(包括文字简介、照片、画像、文物)
发表日期:2015/7/21 8:52:03 来源: 屈吴山旅游  阅读次数:2702

靖远起义

(包括文字简介、照片、画像、文物)

1.00.01(文字简介)靖远起义是甘肃革命历史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武装斗争之一,也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创建西北红军所作的艰苦探索。本单元着重体现靖远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建立新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们勇于斗争、敢于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1.00.02(照片)陇原兵暴示意图。

第一组:星火耀陇原

1.01.01(文字简介)1925年,李大钊领导的北方区委派刘伯坚、邓小平、刘志丹等大批共产党员进入冯玉祥的国民军中开展工作。19269月冯玉祥的国民军改称国民联军。1930年中原大战前夕,中共陕北特委军委负责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利用与冯玉祥国民联军,苏雨生所部十五团团长王子元的关系,介绍中共党员张东皎到王子元团任副团长。

这年夏天,王子元的部队从宁夏开到靖远一带驻扎。李罕言、苏醒民、吕振华等一批共产党员也来到了靖远,以合法身份作掩护,秘密开展兵运工作。

王子元部在靖远李家堡成立了学兵队,张东皎任队长,高

                           4

岗任副队长,同时成立了地下党支部,张秀山任书记。从陕北来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在学兵队集中学习,进行革命宣传和军事训练。

一些当地的青年也投身部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靖远敷文小学教员王儒林、张国威等成为地下党工作的骨干力量。随着人数的增加和工作的需要,成立了以张东皎任书记,高岗任副书记的党的特别支部。

19318月,秘密建立在王子元部的中共特别支部,扩建为特别委员会,受中共陕西省委直接领导。

1932年初,王子元团被杨虎城部孙蔚如派孙作宾等人组成的点验小组改编为甘肃宣慰使署警备第三旅。中共地下党员张东皎、孙作宾组建了团党委,下设校官、士兵、教导队三个支部,发展党员近百人,尉官以上的青年军官大多数是共产党员,为发动兵变和组建游击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323月中旬,张秀山受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向张东皎、石子健等团党委负责人传达了陕西省委决定进行“组织革命兵变”的指示。1932416,受中共陕西省委的委派,谢子长、焦维炽于428到达靖远与张东皎、王儒林等策划发动兵变。

1.01.02(图表)驻靖远国民党骑四师15团王子元部中共秘密组织

                       5

1.01.03(照片)新青年杂志

1.01.04(照片)邓小平

1.01.05(照片)李大钊

1.01.06(照片)刘志丹

1.01.07(照片)谢子长

1.01.08(照片)高岗

1.01.09(照片)张一悟

1.01.10(照片)宣侠父

1.01.11(照片)钱

   第二组:易帜打拉池

1.02.01(文字简介)193255晚,吕振华、张秀山、曹炳奎等人分别带领王子元部的二营和一营一连共计200余人,兵分两路从靖远县城出发,经杨稍沟、红沟,向打拉池行进。

次日凌晨在打拉池会合,进行改编,宣布起义,将起义红旗插上了打拉池城门,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四支队,谢子长任总指挥,焦唯炽任政委,原先的二营编为一个大队,曹炳奎任大队长,一营一连编为一个大队,张秀山任大队长。

因起义部队与谢、焦两人失去联系,由吕振华代理总指挥,随后部队向海原进发,中午时分,部队到达郎山时,遭到了敌军周维邦、王治邦带领的两个骑兵营的追击,并被敌军包围。游击队将士英勇奋战,击退敌军进攻,冲破了敌军包围圈。

                         6

为避免全军覆没,吕振华带领大部分人员向山高林密的屈吴山撤退,张秀山、曹炳奎带领少数人员阻击敌兵,打退敌兵后也随之向屈吴山撤退。张秀山等人在一个小山沟里被追踪而至的敌兵俘虏。为甩开敌兵,游击队兵分两路,由吕振华、苏醒民分别带领,边打游击边向陕甘边区汇集。

首次起义虽因准备仓促而暂受挫折,但打响了甘肃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02.02(图片)靖远起义活动路线图

1.02.03(图片)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第四支队组织序列图

1.02.04(照片)靖远鹿鸣园——起义出发地址

1.02.05(照片)杨稍沟

1.02.06(照片)红沟

1.02.07(照片)打拉池

1.02.08(照片)郎山台子阻击战遗址

1.02.09(照片)屈吴山

1.02.10(照片)张秀山

1.02.11(照片)19826月张秀山和魏邦定回忆兵变往事

1.02.12(照片)19829月张秀山在学兵队驻地旧址缅怀往事

1.02.13(照片)张秀山题碑

第三组:尖山再举义旗

7

    1.03.01(文字简介)谢子长、焦唯炽赴兰州与中共地下工作者杜润滋、邬逸民等取得联系,将被扣押的张东皎、王儒林营救出狱。此时,部分起义人员陆续到达兰州,谢子长、张东皎等开始筹划声势更加浩大的第二次行动。

谢子长通过其与邓宝珊、杜斌丞等人的私人关系,筹集了1000多大洋作为第二次起义的经费,购置了一批枪支弹药,又动员王子元部受到革命思想影响的连长杜鸿范投身革命,并将其在兰州所领到的50多支步枪、2万多发子弹、1500套军装及印信等全部交给了党组织,秘密运抵来家窑,游击队将一部分子弹、军装藏入窑洞,枪支则全部带走。

当首次兵变后失散的70多名游击队员聚集在兰州后,谢子长、焦唯炽当即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并派人秘密到王子元部队联系地下党员和思想进步的士兵策动起义,而后在甘肃、宁夏相邻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武装革命斗争。

1.03.02(图片)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组织序列图

1.03.03(照片)杜润滋

1.03.04(照片)孙作宾

1.03.05(照片)邬逸民

1.03.06(照片)常黎夫

1.03.07(照片)牛化东

                        8

1.03.08(画像)张东皎

1.03.09(照片)贺晋年

1.03.10(照片)王儒林

第四组:激战堡子山

    1.04.01(文字简介)530,起义军在谢子长的带领下,从来家窑出发,绕山路渡黄河,来到水泉堡,将一面印有镰刀斧头的游击队红旗插上水泉堡山顶,“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水泉堡正式成立。

谢子长任总指挥,焦唯炽任政委,姜耀任大队长,杜润滋任参谋长,邬逸民任秘书长。游击队下辖三个支队,第一支队司令杜鸿范,第二支队司令张东皎,第三支队司令王儒林,游击队发展到200多人,有近百支长枪。

当王子元得知陕甘游击队成立的消息后,随即派出了第三团骑兵营和汪新民二营一部兵分两路,前往“围剿”。谢子长立即召集部队进行了作战动员和部署, 将指挥部设在水泉堡子内,并火速控制水泉尖山制高点,抢占前沿阵地大山峁。

62,王子元部一路沿沙河向游击队驻地扑来。另一路经花儿泉沙沟,向大山峁发起强攻。游击队凭借有利地形,以逸待劳,将敌人压制在一道山梁背后不敢抬头。黄昏时,谢子长抽派一部分精干队员从背后袭击,打得敌人乱成一团,溃不成军。敌营长周维邦被游击队员吕成义(中共党员)击毙,副营长梁占

                       9

胜也被击伤。

就在此时张东皎毅然从战壕里走出来,向旧部张丙辰喊话,不幸被敌人冷枪击中,滚下山坡,为敌所擒。梁占胜极力劝说让张东皎写信劝游击队归降,张东皎严辞拒绝,被残忍杀害,年仅29岁。

考虑到游击队成立不久,缺乏经验,谢子长决定撤离水泉堡率军向海原进发。当夜,游击队经裴家堡、雪山寺到达周维邦的老家白茨林。

游击队打开周家的粮仓,分粮给饥饿的群众。群众高兴地说:“军队给群众分粮,这是开天辟地头一会,游击队都是好人,为穷人着想。”游击队又经过两天的急行军到达了海原的园子河并重新进行整编。

起义部队开展游击战争,转战两个多月,行程一千多公里,一路打土豪,分财物,播撒革命火种,于当年8月份再次返回水泉堡。

游击队一边开展发动群众的宣传活动,一边吸收进步青年,壮大队伍。当地有志青年纷纷参军,进步工匠为游击队打制长矛、大刀,金农主动组织淘金,为游击队筹粮备款。

这些工作产生了强大效果。原军阀雷中田的部下石兴璞、张没手带队投奔游击队;糜滩的杨陪成联络二十多位青壮年带枪参加游击队,杨汝霖、高步功也各领十多人带枪参加游击队,使

                      10

游击队发展到四五百人,并重新整编。他们的革命斗争动摇了国民党在甘肃的反动统治,唤起了当地进步人士及青年投身革命的热潮。

游击队在水泉的活动,引起了敌军的注意,他们决定预谋通过和平解决的办法收编游击队,遭到了游击队的拒绝。19327月初,游击队与新接防的靖远县城国民党驻军王云山特务营在堡子山发生激战,终因子弹用尽被围困于扎巴岗,在肉搏战中大队长郭映珠、王贵仁牺牲,游击队损失惨重被迫撤离,化整为零,由集中斗争转向了零散抵抗。

为了掀起革命高潮,一批起义骨干投入了组建西北抗日义勇军的革命热潮中,并成为政治、军事领导骨干。

1.04.02(照片)焦维炽于1932612写给中共陕西省委的关于靖远起义的报告

1.04.03(照片)孙作宾、王儒林重游堡子山

 1.04.04(照片)水泉起义烈士纪念碑

1.04.05(照片)主战场之一——水泉堡

1.04.06(照片)张东皎使用过的手枪

1.04.07(照片)游击队用过的油灯

1.04.08(照片)游击队用过的火药别子

1.04.09(照片)水泉小堡子战斗遗址

第五组:浴血红砂岘

11

1.05.01(文字简介)193212月,中共甘宁青特委在兰州成立,开展兵运工作,由王儒林负责联络原参加靖远起义的起义人员,组建西北抗日义勇军。王儒林以邓宝珊部西安绥靖公署甘肃行署“招募专员”的合法身份,公开在靖远招募自愿参加抗日人员,组建义勇军。

19332月,王儒林、李慕愚、吕振华、吕明成等在靖远北湾设立招募办事处。3月中旬,西北抗日义勇军在靖远西塬园子岔(今属榆中县)正式成立,李慕愚任政委,王儒林任总指挥,举行靖远起义第三次行动。部队一边宣传抗日主张,一边开展革命活动。4月初,兰州水北门起义暴发,起义人员20余人与义勇军在后长川会合,义勇军发展成为一支近400人的革命队伍。

义勇军的发展壮大,震惊了国民党当局,蒋介石令西北诸马抽调劲旅围剿。因双方力量对比极其悬殊,敌方装备精良,红砂岘战斗异常激烈,200多名义勇军战士为国捐躯,36人被俘,成为中国武装革命史上的悲壮一幕。

1.05.02(图片)西北抗日义勇军行军路线图

1.05.03(图片)西北抗日义勇军组织序列图

1.05.04(照片)西北抗日义勇军诞生地——榆中园子乡小岔岭

1.05.05(照片)西北抗日义勇军诞生地——榆中园子乡小岔岭旧貌

                         12

1.05.06(照片)红砂岘——西北抗日义勇军与国民党“三省联军”血战的地方

1.05.07(照片)扎巴子岗

1.05.08(照片)榆中县园子岔

1.05.09(照片)西北抗日义勇军关防

1.05.10(照片)孙作宾与老战友王儒林

1.05.11(文物)王儒林生前书法作品

1.06.1 (文物)游击队使用过的油灯、马灯

1.07.01 (文物)游击队使用过的马刀

1.08.01 (文物)游击队使用过的长枪

1.09.01 (文物)遗落在水泉农民家中的子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