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二十八、青龙山盘龙观
二十八、青龙山盘龙观
发表日期:2015/7/4 23:35:32 来源: 屈吴山旅游  阅读次数:1072

 

观位於屈吴山东三十华里,西华山西南,历史署名“洪水川”(清光绪《打拉池县丞誌》),由于是平坦的川地,历史上均为屯田,在西山历代置烽火台和堠台,故地俗名又称墩底下,官民圢间或“町”的记载,意为屯田之间的埂或道德意思,洪水川是广袤的平川,由於当时的雨水多,是保收的丰产田,早在北宋时《建设怀戎堡碑记》中有:“南控农牧场”的记载即指包括洪水川在内的地方,是历史上历代屯垦、畜牧、军偹粮草的粮仓,西汉称为“甘泉倉”,建置在清光绪以前,隶盐茶厅,民国时隶会宁县时地名为吴家庄,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隶《打拉池县丞》,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隶会宁县,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隶靖远县至1985年,析置平川区,隶种田乡一村。

吴家庄起名兴旺於明将吴英,字松山,号称三镇将军,靖远人(原籍湖北汉阳)少孤,赖母马氏抚养成人,即长事母克承厥志,明嘉庆年任靖虏卫指挥使,后有御史王绅保荐固原守偹,递迁至总兵、都督等官,后由杨博保奏,挂辽东、榆林、大同三镇将军印,后又任提督,授荣禄大夫,旧日靖远东大街为其所建,四代任河西一品名将,其牌坊、墓地在靖远三十里。

由於明代施行凡官屯五十顷地者,晋一级官,因此,吴氏在洪水川屯田千畝,直到民国时,每日有百对牲口耕地,可知其规模,并築一堡名“吴安堡”,而安居乐业。

清代康熙年,吴氏已在吴家庄繁衍,当时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地方地震、天旱、蝗灾,众人在屈吴山潮云观,求白马都督显应救灾,事果应而解旱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吴氏在屈吴山潮云观,吴家庄建庙,并塑白马都督、雪山太子、九天圣母、墨池龙王等神龛,在清同治兵燹中庙被焚毁,於时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秋,庙得以復建。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西北大地震,庙有毁为残垣,后来易地恢复一简陋庙宇,文革中俱毁,但神龛得以保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建土木结构庙宇,2003年建砖木结构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