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二十一、青龙山芙蓉观誌
二十一、青龙山芙蓉观誌
发表日期:2015/7/4 23:37:47 来源: 屈吴山旅游  阅读次数:1084

 

平川区周家地芙蓉观,始建於大水头“八两台”太上老君殿延伸而来。据前清举人郭兆瑞、秀才书法家刘钟琦,二人合著钞本《碑文钞录·杂记》,第四十页中记:“崇祯乙巳(二年)(公元1629年),到龙山浪人建庙,八两台太上殿,周和尚拾金八两初建,和尚者社间人等,浑名及靖虏卫庠生周公源之裔,后家境中落,无妻室,拾金以为天神赐赋,社间人等,浑名周和尚,日前山洪注涛,觅浪沫烧煨,蒯草(蓆芨)淤柴,公得金八两,无意阐私,往东四十里,求青马帅神龛,神以和尚所愿,二两建庙,三两娶妻,三两启生计,公以为年寿弗足,往谁而不佳,尽索而为,于信四方众及,缮庙太上老君殿,远客遥商,脚户求宥,野驿渐馆,偕求吉灵,以善缘扩宫”。今神龛奠基,即新庙址。

观内文物典籍: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铸大钟一口,钟体三尺,铭刻记缘,小水堡等二十六处,三千弟子,捐玉帛建庙宇。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为太上老君灵位立碑。

从明建庙到清康熙、乾隆、道光四世最盛至民国因地震而毁,后虽有復建但与前无可比,但至今农历七月十五日为宗教活动。

在改革开放中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庙址变迁,復建了“三清宫”东殿为三霄是主人间宗祧事的孙娘娘殿,西殿为三官大帝、三元宫,另建戏楼、宝塔。

经二十多年续建,已建造东、中、西三院,中殿为正殿,建築面积五千六百多平方米,已投资三百多万元,承建中周氏有老妇善德弟子,劝其子孙为复庙献德、献功,为观内筹划建设不辞苦劳,不惜钱财,为地方建造了宗教文化,神龛授她为“焚香司母神位”群众为其建造一小庙,勒碑,为永享真境励志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