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二、山川自然变迁
二、山川自然变迁
发表日期:2015/7/4 14:25:29 来源: 屈吴山旅游  阅读次数:1767

在钞本《钞录》中有《启源记》文中述:“白海(疑为北海,因秦汉称春秋分为鬼方的北地总称为北海)茫茫,禹贡导治,水患逐解,疏导益章,天雨瀑灾,百泉潺潺,元蒙毁林,千里火邑,赤峯秃岺”。1957年中国地质勘探资料证实,屈吴山、黄家屲川峡地质原是一片内陆海,内海与下游丘陵山壑相溶,导为湖泊湿地。屈吴山(原名崛峗朱龙山,又名祖厉山、屈源山、屈武山、曲木山等)、黄家屲(古名蒯团山)从今四矿以西山脉原名宝积山,均为原始森林,从出土的柳楠木、松木、金泉河恐龙骨骼、西华山犀牛骨证实了远古生态是热带动物和植物。

根据考证,历代战争均有破坏,从海原县誌中得知,北宋与西夏战争中,蒼龙山河到镇戎堡(固原)築边墙、开堑壕几千里,皆都先毁林,特别是本誌所述地域从春秋、战国、秦汉各少数民族西戎、义渠戎、吐蕃,特别是匈奴人为了战争肆无忌惮毁林,烈火数月。北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杨延昭狙守三关和威镇两狼山(两狼山即屈吴山、西华山、黄家屲、峤山、月亮山和海原县),西夏与金辽联合,战场北移,大量毁了森林。关于两狼山一纪,据《钞录》和北京道教白云观关于道教全真派名人刘一明,又名刘万周,道号悟元子传中记:“道光仙者云游两狼山潮音寺(开龙山)、碧云寺(甘盐池碧波潭),所记两狼山可为实据。

明代万历年屈吴山潮云观道士黄云清·字善廷,在《描金匣》内记述:“名山古留屈塬山,唐宋两代林满山。元家对手纵火燃,八居九地柳生烟”。

由于生态的破坏,三川自然演化为目前景观,据史载,三川昔日雨量非常充沛,暴雨成灾,造成水土大量流失,肢解了地貌,形成纵横交错的沟壕,原始生态森林造成的黑土地大量流失,今日的中原和黄河三角洲,恐怕也有三川的母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