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四、从北宋至民国
四、从北宋至民国
发表日期:2015/7/4 21:12:30 来源: 屈吴山旅游  阅读次数:1807

北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西夏国惠宗遇刺,夏国内乱。宋神宗趁机起兵,五路大军伐夏。以中官李宪总熙秦七军,汇合吐蕃董氈兵三万,败夏人于西市新城(定西界),復兰州古城。冬十月庚申日,李宪兵之汝遮谷,夏兵数万,牛羊陀畜充满山谷与宪军隔涧对阵,宋军进击与夏军战,自午至酉夏兵退保大涧於宋军对射。夏兵专於弓箭,宋军不能进,夜半夏兵稍退,宋军追击斩获六百级,掠马匹数百。十月乙亥李宪兵自汝遮谷至屈吴山,遇夏兵斩级四百,生擒百人,获牛马羊数万,克啰逋川營达啰城。西界禹藏郢成四,以夏兵首级献李宪,请李宪发兵接应,禹藏招集本部及汪家等地方大族首领六人来降。西寿监烟军司酋长裕藏颖沁萨勒率部亦降,李宪所率定州副总管杨文广部刘昌祚将军取天都山(海原县西华山)、天都寨(西安州)、南牟会(海原黄湾)《甘肃省誌》、《大事记》。李宪在靖远二十铺築堡立署(《钞录》、《狼山路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一十九页)。

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朝旨打绳川築堡,赐名怀戎,供偹库副使兼堡事张安泰,并巡检司衙门主帅柳世雄、冯进主领,部队将和监押将(《建设怀戎堡碑记》)。

元朝灭西夏以后,在怀戎堡置“探马赤”军,即成吉思汗所率波斯人组成的军队。怀戎堡成了元人圈马之场,也设王爷府。

明成化八年至九年(公元1473年)秋,明築怀戎堡,镇守参将赵永和主理,并置巡检司衙门。

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四月,士达酋领满俊(即满四)和聚众据石城(今西吉火石寨),屡败明军,十一月明朝调集官军、士军、京军及招募义勇军三万三千名,兵分七路围攻石城,总督军右副都御史项忠、总督军务太监刘祥、总兵官刘玉、都御史马文升等由金佛沟(今海原李俊)进,都御史王锐、参将胡恺等同进,伏羌伯、毛忠由木头沟进,右参将夏正由乱麻川进讨满四(打拉池怀戎堡),督指挥由骡母川进,义军不敌城失,明军将所俘男女,押至西安州惨遭杀害。

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冬,蒙酋再犯,指挥张世雄率三十余卒,战於乱麻川至莺沟,矢尺援绝全部阵亡。

嘉庆十三年(公元1534年),蒙酋吉襄率军犯青砂岘十四年再犯。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鞑靼宾兔踏冰渡河犯白草塬,游击将军哈钦,战于神木头狼山,中流矢身亡,葬打拉池坪,有《哈钦将军战胜碑记》。

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阿鲁台率骑踏冰战於共和、黄峤一带,犯至静宁陇坂地。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李自成农民义军从环县经六盤北至纥鱼海、海喇都、乾盐池、达喇赤,宁夏檄左光先、柳绍宗合兵击之,於达喇赤绝西路,战於定戎堡,义军死战城破,伤亡七百五十人,义军立足不住东去(《平寇誌》卷二)。

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回民义军田五,於盐茶厅举兵起义,攻靖远城不克,田五於同年九月在狼山阵亡。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八月,回民马兆元举义军,自下马关来达喇赤,二年十月十四日,义军在花三带领下,陷打拉池,三年正月初五日,义军在冯清厚带领下,又攻陷打拉池城。池人廪生吕蒙第、附生吕朝凤、闫秀、张跃南、张树坛、路尊道、路尊康,武生牛星、杨承秀、监生刘邦祀、雷润等两千四百正户,跪的跪、死的死,只余七十四人(《难记》)。糜滩武生张登榜、万牛兒,东湾贺登元、贺庆,团总展麟书、增正、黑明迎、贾明奎,黄湾白正刚,红柳师大藏、路学典、展换换,三角城附生金鳞,四百余人皆阵亡。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西吉回民杨玉录,外号杨小猴子,率三千义军攻佔打拉池。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0年),国民党警三旅王子元部驻靖远,该部有共产党员九十余人,以张东皎、高岗、李罕言、王儒林等领导下,于1932428举行了兵变,二百余人一夜到打拉池,宣佈改编为陕甘第四游击队,谢子长、焦维炽任支队长和政委,行止狼山被敌周维邦所带骑兵追至,因敌强我弱,部队为保存势力,化整为零,大部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