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左宗棠置打拉池县丞--三、打拉池县府变
左宗棠置打拉池县丞--三、打拉池县府变迁
发表日期:2015/7/4 21:25:16 来源: 屈吴山旅游  阅读次数:1032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置县丞,府衙置秦家巷(今李永孝宅址地)。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县府迁址今打拉池小学路南(李应怀宅址地)。宣统三年议决,准偹改明城,民国元年由于县令陈迁缘主持,第四次築怀戎堡,以改长方形,为正方形,结果築成棺型,为东西城门,设瓮城,四角和东西都置炮台,每五十米不等设马台、墩台,城头有女墙,东南角城头建三层魁星楼,专为祭孔设置,北墙即隍庙后城墙头,建三层风景楼,城正中築钟鼓楼。城隍庙仿北京故宫缩景而建城隍殿、牛王马祖殿、东西配殿、子孙宫、昭忠祠、火神殿、东西庵院、十王殿、湫水神社、西隅碑亭,城外建太山庙、东嶽庙、龙王庙、财神庙,正中建晒楼、虫王庙,上述古建築皆毁于民国九年农历十一月初九,晚十一时许,西北大地震,毁之无存。

从北宋以来,打拉池有四泉,西泉:在李家园子西去五十米处;东泉:在北滩於新窑崖之间;上下南泉:即上南泉在今名馒头山下,下南泉在今烧坊沟。从北宋以来,此处就有酿酒作坊,同治兵燹,杨氏一家人死完,再未兴起。北泉:今名大坝沿,上述均成历史,不复存在。

民国二十年初(公元1931年),在打拉池小学东築一堡,堡门有范振绪书名“保安堡”,并释注元朝明达喇赤一名由来。在这一堡的对面,由前清贡生杨文华之子杨敬贤·字梓才又築一堡,由靖远书法家陈国钧书名“碧瑶别墅”。毛卜拉张氏築堡名为“张仁堡”;小水张氏初築一堡名“揖水堡”,后又築一堡名“张安堡”;种田吴家庄築一堡名“吴安堡”。

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经附贡生陈希魁倡议,邑人共协助,在龙王庙创办百泉书院,后迁址明冯禧所办怀戎堂址。打拉池在明成化时有书院,由冯禧·字景福办怀戎堂,执教任山长,清光绪办学校,就是今打拉池小学校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