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沈兒峪战蹟--明怀戎堡建设建置
沈兒峪战蹟--明怀戎堡建设建置
发表日期:2015/7/4 21:26:37 来源: 屈吴山旅游  阅读次数:1023

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明朝在巡抚都台大夫马公文升、靖虏卫指挥使路昭的督促下,建築怀戎堡,据明人杨冕所撰《建设怀戎堡碑记》载:“概凡公第倉廪市井营舍次第,偕作自经始至竣工,凡九阅月而就,其役以工计者二千五百,其城以步九百八十有奇,其屋以间记者百五十有余,仍籍其附空闲地亩为屯田,于是锔鐍有禁,钟鼓有时”。并復建了始建于北宋的“崇宁寺”(今共和镇政府址)。

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在北宋孤魂庙处建城隍庙,钟鼓楼置鼓,晨有“龙凤山”祖师殿的晨钟,即“唐钟”,暮有城隍庙钟鼓楼的鼓,十里相闻,鼓是军威,驱邪逐妖。

明怀戎堡建置:

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水泉堡移置怀戎堡并置巡检司衙门;

主将杨冕兼堡事

部队将兼堡事参将赵永和,同时为“固边实边”施行军屯。

三川地区,由于草木茂盛,分别授封给楚王、韩王、沐英豫王、肃王为屯牧之地。大量从陕西、山西迁来迁徒,在三川各地施行屯垦畜牧。后来明朝又施行官屯,凡官种植五十顷地,以公粮计定晋一级官,因此,明代官吏都有庄园。渐以发展实行商屯,民间为垦种,置田建宅,为其家园,以此产生了村落集镇的发展,由庄园垄断土地,大量发展了手工业作坊,碱隈川的盐业自唐代置盐业,历代发展兴旺。

明築《怀戎堡碑记》述:“事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卫指挥使路昭、镇守参将周海等,以其事于予曰:迭烈逊地僻城孤,人寡难守,不若达喇赤古城,外则可御鲁冲,内则可屯兵戍,又且地理四达之处,若以巡检司并屯军俱移于此,不亦为军民之便乎”。

“于遂以其事白于巡抚都台大夫马公文升、镇守太监刘公祥、总戎白公玉,暨藩司诸大臣皆曰然,乃疏其实以闻,诏允其请命下,马公厥事属诸冕,遂往相厥计,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春,令参将赵永和来镇,是地得戮力,一心襄成厥事,城则因旧而築,废者補之,城完,趙公遂名其门,东曰定远,西曰得胜······”。而三川地区明分封给楚王得中部;韩王得东部;沐英王得西到南部,为其农牧屯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