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吴山马场岘和黄家屲,历代朝政的养驯牧马之场,是古丝绸之路,经啰逋川,分南北两路的必经道,是去长安的捷径,据刘钟琦、郭兆瑞所著稿《碑文钞录·杂文》纪:马场岘原有一《路碑》叙述:“······路遥遥、山迤迤、景憧憧、仙灵灵,山名屈武者,乃壮士姓名,降妖解民难,神助仙珠者九,事果造庙奉显神,名保安宫”(遗址现存)。
昔年,西汉时,九头蜈蚣精,往来无踪,捉摸不定,在今种田乡屈家庄,那时因戍谪防卫,为边关佈卫的寨所,因屈武为民降了妖,其名至今相传。
那年农历三月三,是为妖精献童男童女的时日,如若不献,全寨覆没,灾害无常,为了生存全寨民约排序,户纳童男女,年守旧规,不许有误。
屈武只生一女,年方八岁,夫妻弱爱掌上明珠,是年,以序到他家献出小女,屈武痛苦,也想:是什么妖孽伤害无辜,想来想去夫妻决定,有呌妖精吃了,不如觅妖除了它。
一日逐辰,两月已过,目下就到三月三,深山老林,连方向都辨不清,人困疲劳,倒在地上,正在困倦时,一位身着黄袍的古稀老翁,立在身前,声言:壮士悲哉?
屈武仰身在地,迎声而起,心想,这阴森森密林中,为何有人,半响才说:老者安好。
老者告知,我是村夫,天下为家,壮士你干什么到此?
屈武向老者陈述了妖精之事,气愤百端,长者赐教:你以何力能斗过妖孽,畜牲有九头功力,活一头你都没办法,况是九头妖精,你去杀了一头,数日后又重长出,今你一人就是有九人也无济于事。住了片刻,老翁便从腰间拿出九颗金光灿灿的宝珠,吾祝你一力,此物带在身边,如见妖精,不许张声,照畜牲打去一颗,口只唸着,只许前往不许后退,见一妖头打一珠,最后妖必现原形,即刻打出连唸九次着,不得有误,壮士可向铜石山(即种田铜矿有古洞,传说有妖,现已被炸,余部分),有穴洞直径往里走,不必胆怕,有珠护你。
屈武神奇的听着,一一铭心,跪拜顶礼,可是抬头不见老翁踪影,四处环顾,接老翁之言,往东行去,到了铜石山,到处是炼铜的小炼炉,妖在何处?攀山觅找,忽然半山腰丛中,臭气冲人,屈武蹑手蹑足的近前细观,啊!好大的一个洞穴,摸摸宝珠闪闪发光,握了握刀柄,直径往里走去,洞内妖精嗅得难闻,蠢蠢欲动,大吼一声刹刹作响,火焰滚滚,獠牙火眼,瞄见屈武,猛扑过来,屈武照翁之言,打出一颗宝珠,一头三嘴的怪物,将要至近,屈武躲身一着,妖精旋身捲地,壮士将计就计,又一珠打进妖精嘴里,妖精连叫两声不见踪影,打到第五颗妖精把屈武旋捲在中间,立刃跃身,但妖精将要吞食屈武,急中生智,又狠狠打出一珠,打在妖精第六张嘴里,妖精前后躲闪的扑来,屈武打到第八颗,妖精由大变小,百万只蜈蚣一拥而来,屈武不知所措,主意不定,打哪一个呢,猛一思照正中打去,连唸九着,宝珠金光四射,妖精一见个个缩回原处,又变成庞然大物,不住嚎叫,凶残怪相目不可睹,屈武心想,你也知道痛苦,高举宝刀,只见第九颗宝珠在妖精身上,光耀夺目,畜牲渐渐形成一团,慢慢变成一条五吋长的死蜈蚣,屈武想找宝珠,一颗也找不到,自己一身冷汗,慭慭走出洞穴。
屈家寨风调雨顺,四序平安,丰收有余,乡亲们都来感谢屈武,他却闷心思往,老翁何许人也?和妻子女儿商定去找老翁。一夜,魂梦所言:壮士,不必在心,吾是显神。
於是,屈武和乡亲们商议,在屈吴山马场岘建造显神庙,名保安寺,遗址尚存。
屈武山,原名屈塬山,皆以屈姓人居衍得名,清光绪《打拉池县丞誌》纪:“曲木山”、“屈乌山”,皆以双铺至狼山段,灌木产藤条木,虽弯曲不直,但见火一蒸即直,经久耐用,故人名曲者,后清王进宝灭吴三桂,人以为屈武山脉风水之钟灵,故把“武”易为“吴”,以事王进宝功绩,至今名“屈吴山”。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大师西土取经回程,途於今中佛山即原名庙沟,禅礼传佛,吴氏四拜门下,皈依佛门,法号屈德吴尚,后吴氏在玄奘禅坐之位造佛殿,今万佛殿址此。
注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