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黄土壅脖子
一、黄土壅脖子
发表日期:2015/7/4 23:30:47 来源: 屈吴山旅游  阅读次数:1768

龙凤山位於打拉池北五里处,山寨北宋前史称宝积山,从明以来渐以靖虏卫指挥李栋復建庙宇而名龙凤二字。

山自秦始皇时以“撮石为庙”,即谪戍守障燧烽台,为祈祷天地,塁石为庙,自今相传,从西方以来,山观建有真武大帝殿,东汉为迎刘秀西征隗嚣,率军至固原,辟道途径,谒神求宥。

山观历史上几经损坏,据北宋《祖师殿心经碑记》,唐贞观乙未,復建石梁石柱祖师殿,石匠屈一法、屈一江兄弟二人,以打石为生,打绳州府,责令二人锻石梁石柱,每日攀崖琢磨,这里敲敲,那里凿凿,劈石凿料,手震裂了,臂凿肿了,在山崖上要凿劈出,三丈一尺高,九尺九吋九宽,一尺五吋厚的石料,然后劈裁成石梁石柱,又要凿榫打铆,还要凿成八棱,铆口衔榫,匠心窍道,雕龙凿凤,花纹飞鸟,非一日之寒。石头当木开方,三年寒暑,吃住在山,那时的龙凤山,森林耸茂,石梅遍野,涧涯泉水,气脉万千,不时野虫出没,兄弟二人毫不畏惧。

自父母双亡,屈一法引着弟弟屈一江,两狼山一带为军營锻磨,还好保住温饱,常言说的好,辛勤不负下苦人。不幸的是屈一江攀崖墜于崖下,遇一老母济药治癒,骨伤渐好,兄弟二人四处觅母。据说在峯后居住,总找不到,一法一心要找到奉养。又一日,兄弟二人又睏又饿,靠在石山合目解睏,只听老母喊:孩子吃饭,二人迎声立起,四处观望,只见老母爬上山顶,往眼前观看,呀!许多盘桃供菓,二人拿到手,舍不得吃,向老母所去方向,叩头三拜。

从此,更下决心锻造石梁石柱,过了一年,工成梁就,八棱七星无量寿梁凿好,千锤万钧双龙磐顶柱锻好。众乡友和边戍士卒助力,七咀八舌人人尽力,石梁石柱运到山顶庙地,一亱间,无量祖师调来胡百万家的牛,田解员家的羊,驮砖的驮砖,运沙的运沙,全部就绪,第二天石柱立起了,然石梁无法上去,众人正在为难,一位老者步履艰难的走来,边走边喊一法一法,屈一法走上前搀扶,返问您怎么知道我的名字,老人半响不答,屈一江也走来左右扶着,请问老人家年寿贵庚,老人只是嗯嗯呀呀,一会又说一法一法,一会还说黄土壅脖子,后生黄土壅脖子,众人不解,互相视目,转眼之间老人不知去向,只在远处回音:黄······土······壅······脖······子······。

屈一法醒然大悟,便从庙的后墙,壅堆土石与后墙齐,众人把石梁滚动上庙顶上了梁。众人欢笑,警奇老者是祖师,鸟兒呌,白鹤飞来飞去,梅花鹿奔跳,狼嗥虎啸,清风吹拂叶,山花烂漫,石梅这年开了两茬,真是山欢水笑,这就是“黄土壅脖子”的典故来历。

屈一法、屈一江在庙侧凿了“三才井”,井壁凿有二人名字,两千年过去,物在人去。

前面所叙老母,后人皆言是无量祖师老母,以佳言相传到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建圣母宫,造圣母像,诚能感动天地,清道光道教全真派弟子刘一明·字万周,号悟元子,在圣母宫崖岩凿洞穴,结庐养炼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