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拉池历史上从北宋至民国四次建堡卫,是历史千年古镇。
早在战国时秦昭襄王,诱杀了义渠戎国王,(今杨崖湾和上双铺古城就是其国城),随即后匈奴人佔据河南地,龙凤山是其首府。秦汉时,还是一个内陆海,俗称北海(海原县誌亦记为北海),遂自然变迁,河道疏通,海水外流,变成低洼的湖泊湿地,即称“百泉”。从战国至唐地称“啰逋川”,唐改称“打绳川”,北宋名“教场川”,明改为“乱麻川”。
唐贞观年尉迟敬德授命西征吐谷浑,途于打拉池在湿地载桩拴马,后来发芽生根,历经千载,杆壮叶茂,到1958年所余六棵唐植胡杨树被毁为材,便是见证。
北宋公元1002年,西夏突破锁黄川,在当年海底,今共和镇变电所址築“达啰城”,现共和镇派出所门前断壁一处城墙即此城。西夏设置酋长和右相西寿鉴烟军司。北宋在公元1103年置怀戎堡。
打拉池一名源于元代,成吉思汗西征至今伊朗,由于兵源不促,征波斯人为簽军,为灭西夏又东征,这支军队名“探马赤军”,蒙语元人把怀戎堡改为“达喇赤”,因此也成地名。清道光举人牛中选,译知为“马圈军”是蒙人歧辱波斯人之名(《钞录》第三页),故先生动议乡绅,以泉水和历代战争之隘要定名“打拉池”。
历史上多为少数民族居衍,多以军事机构为辖区,西汉为祖厉县,后为苦水堡置桦屏县辖区,唐置打绳州府,五代十国皆为吐蕃人佔据,北宋置堡到清同治为平凉府盐茶厅署辖,光绪置海城县和打拉池县丞,宣统元年更名三邑县,民国八年正式撤销县置为东区。
打拉池历史上四次建城堡,西夏在1002年建达啰城,盘踞了七十三年,置酋长和西寿鉴烟军司;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改西夏达啰城朝旨定名怀戎堡,置第八将驻堡和,巡检司衙门、监押使、部队将、镇静斋书院;元朝未设堡,但置王爷府即豫王府。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第三次重建怀戎堡,主将杨冕驻堡时,部队将、参将趙永和管堡卫和巡检司衙门设怀戎书院由冯禧·字景福主持教授;第四次建堡是民国元年,由打拉池县丞主持。在左宗棠成立打拉池县丞,由海原、会宁、靖远各拨一部分地方而名县丞,后来宣统时池人以此理由改为三邑县,光绪年由贡生陈希魁主持设百泉书院山长
后 记
打拉池历史上从北宋至民国四次建堡卫,是历史重镇。
打拉池,原名“达喇赤”,清道光举人牛中选元朝起名达喇赤,是因成吉思汗从西征转东征消灭了西夏,东征军内探马赤军是在今伊朗所征之签军。没有了战争,这支部队驻扎在北宋所筑怀戎堡内,元人起名为“达喇赤”军,后为地名“达喇赤”。举人牛中选释蒙语“达楋赤”军后以地名是歧视波斯人为“马圈”军,时乡绅共议改名为“打拉池”之由来。
地在战国时属
唐贞观九年,尉迟敬德奉旨平息吐谷浑在河西起事,到打拉池黄河拦住去路,在龙凤山灵观玄坛楼求签,签意为子系翁可解。敬德不解,庙翁解为子系合为孙字,有一姓孙之人可解将军难题。河翁姓孙之人及对敬德议言,命士卒打席笈草打绳,河面走绳上浮木,将军部卒过了河,平叛后敬德向李世民奏章,朝旨改“啰逋川”为“打绳川”,设打绳州府和驿站,龙凤山建祖师殿铸唐钟十里相闻。
北宋啰逋川内陆海已经疏通河道外流,海底成了陆地,在公元1002年,西夏突破锁黄川,在今共和镇变电所築“达啰城”,设右厢西寿监烟军司和酋长;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熙河帅姚雄、统治官郭闰復建西夏焚毁龙凤山石梁石柱真武大殿。在1103年北宋由范仲淹督办陕西,调杨文广镇守固原,李宪从白草塬进兵,攻克天都山,收复镇戎堡,回兵到乱麻川驻达啰城,西夏西寿鉴烟军司酋长裕藏颖沁萨勒归降李宪,从此达啰城归北宋。韩琦督办好水川、尹洙,李彦荣督镇会州及后败西夏,李元昊据河北,啰逋川由北宋控制,改西夏达啰城为怀戎堡,由库偹付使兼镇守使张安泰驻守堡内设巡检司衙门、利威堂、宝积堂、镇静斋书院,置今西阁涝为教场川,又在今共和镇址建“崇宁寺”在今隍庙建“昭忠祠”、“孤魂庙”、“湫水庙”、“西寓碑亭”,堡卫设镇守第八将和巡检司衙门。
北宋时屈吴山古名崛峗朱龙山,从月亮山到峤山屈吴山皆称两郎山,也就是宋真宗杨家将阻西夏人之要地,金沙滩是今蒿子川,杨业在今狼山碰李陵碑未死,被西夏人俘获,老令公绝食而亡。
明朝成化年初由靖虏卫指挥使路昭、周海向朝廷奏准,在打拉池重築怀戎堡,弘治九年由巡抚都台马公文升、镇守太监刘公详、总戎白公玉、怀戎堡镇守参将赵永和督办,亦设巡检司衙门并建怀戎堡城隍庙,堡内建有怀戎书院由冯禧·字景福主持教授。
清奋威将军王进宝初任西宁提督,当时打拉池以前河为界,以南是会宁,以北是靖远、打拉池地,但当时老庄、小水、党家水、毛卜拉直至山后是会宁管辖,因为小水张氏原为逃兵灾入会宁籍,所以会宁称王进宝是会宁人。王进宝在康熙十八年受皇帝觐见并为王进宝在马饮水造府第,府造好由太子赴马饮水赐康熙钦书额“迎恩”。二十一年王进宝因病回府养息,在打拉池隍庙超度父母、嫂嫂、姐姐办二十一天水陆醮事,并赐银一千两,以北京故宫再建隍庙。姐姐嫁给焦敬龙,墓地在老坟湾,搭台唱了一百天戏。清同治元年至五年打拉池遭兵燹,万余人仅存百多人惨遭杀戮,左宗棠平息兵乱。打拉池原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