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僧取经,人们自然地会联想到《西游记》中那个历经81难,终于取得真经的长老。但现实中的玄奘和小说、影视中的唐僧只有一点相同,那就是为取真经,都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艰险。
玄奘(600年—664年),俗名陈祎,隋开皇二十年(600年)生于河南偃师陈留一个世宦之家。13岁随二哥陈素(法名长捷)到洛阳净土寺出家。后因洛阳兵乱而入蜀,广拜名师,精研诸多佛典,受具足戒,正式成为一名僧人。之后出三峡,讲经于荆州,再北上赵州,求法杨州,复去长安,很快穷尽各家佛学之要,誉满京师。但玄奘愈学愈惑,发现中国佛教内部派别纷争,对教义的解释隐然有异,又苦于本国佛经体系杂沓,译法紊乱,难以凭信,听说印度的那烂陀寺有部《瑜伽师地论》博大精深,是各派佛经的根本,遂立誓西游,求取真经,以释惑疑,以求会通。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约同伴上表朝廷,奏请出国取经。由于当时政局动荡,西域未定,上表没能许可。同伴们望难生畏而纷纷作罢,玄奘却毫不动摇知难而进,毅然西出长安,只身上路。经秦州、兰州、凉州,潜行至瓜州,循北道出玉门关,到达伊吾,后转至高昌。在高昌王麹文泰的资助下,终于克服了千难万险,来到天竺(印度)的那烂陀寺等佛教重地,一边潜心升造,一边开坛讲经,他以精湛的学业,在佛教的圣地攀上了佛学的顶峰,获得了“三藏法师”的称号。
离开长安十多年的玄奘,功成学就,西行取经目的已经达到,于是他谢绝了戒日王和戒贤大师等人的苦苦挽留,决定回国。他用大象、马匹驮着在西域所获的经书、佛像、法器、花种等物,带着西域各国人民的厚望,踏上了东归的旅途。
玄奘回国时,唐朝的疆域已经扩充并趋于稳定,并在西域设立了四个都护府实施有效的管理,因此从中亚进入中国相对安全顺畅。玄奘经鄯善入敦煌抵达瓜州,沿丝绸之路从酒泉、张掖、武威到景泰,过黄河乌兰渡来到靖远境内,这里正是靖远县双龙乡的北城滩古城,唐代会州所属的乌兰县址,是唐朝由长安经安定、原州去凉州丝绸之路陇西段北线的必经之地,这条路也正是许多史书上所说的萧关古道。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从乌兰渡进入靖远后,经闇门岘、赵寨柯,过苍龙山河、呼家寨、嗦黄川,来到今天的屈吴山(原名水岘滩),在此收徒传法。关于这一经历,明朝时期屈吴山上的黄云亭道长,曾根据山上一块石碑碑文记述,把这件事写在了藏于潮云寺描经匣的匣盖上,可惜由于时势变换,后来这匣子已不知去向,但玄奘大师的经历至今仍在当地流传。难怪总佛寺出土的佛像、万佛殿地下发掘的象牙宝剑等,经考证都是唐代遗物,据说正是当年玄奘在此收徒传法时的赠物。
而屈吴山,也正因了唐朝三藏法师玄奘和清朝龙门派著名道长刘一明的造访而闻名遐迩。玄奘曾在山中讲经说法,刘一明曾在山中撰述修正他在善缘寺就着手的主要著述《西游记解注》。
屈吴山,位于靖远县城东南70华里、甘宁两省区交界处,靖远、会宁、平川和宁夏海源县布其四围,因而各县区都将此山列为宏大景观之一。
屈吴山属祁连山东端余脉,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势,东南与六盘山支脉相接连,逶迤起伏,绵延不绝。四周群山环抱,重峦叠障,如众星拱月般托起一座巍峨的山峰,拔地而立,耸入云端。主峰南沟大顶海拔
屈吴山,峰峦巍峨,流泉清洌,松柏苍翠,紫气缭绕,山色秀丽。自然风光优美,岩壑间多清泉流水,素有百泉之称,水质甘淳甜润,可供酿酒。山间林木遍布,有天然乔木5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80多种。山沟两旁悬崖峭壁,刀削斧劈一般,嶙峋的岩石犹如锯齿相间。崖上灌木丛生,崖下山杨、白桦挺拔,岩隙间一条条的荆棘,又把整个岩群分成条条绿格子。
鳞次栉比的庙宇依崖递升而建,结构奇巧,神工鬼斧,规模宏大,蔚为壮观,那正是始建于明代著名的潮云寺,虽为当今重修,依然气势不凡。雕梁画栋,色泽艳丽,使幽静娴雅的山谷凭添了一份庄严肃穆的感觉。置身林荫环抱的幽雅寺庙,仿佛进入神话般的仙境。
穿过一片山林,但见山泉明澈如镜,小憩中,捧饮一口,甘甜清洌,沁人心脾,顿时心清目明,精神振作。沿羊肠小径继续攀登,满山的紫丁香、野菊、狼毒、地肤子、野芍药以及好多叫不上名字的药草、山花,婀娜多姿,争奇斗妍,清香扑鼻,使人赏心悦目,陶醉留连。
再观北面山沟、山势平缓,较为开阔,宏伟的大佛寺坐北向南,在两面山坡密密麻麻的荆棘、柠条、枸杞、沙棘等灌木丛及烂漫山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辉煌夺目。与山南潮云寺及潺潺流水、绿色笼罩的山峦,交映成晖,构成一幅美丽的风光图,把屈吴山装扮得分外妖娆秀丽。
每至万物复苏的暖春季节,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山顶时常有雾气缭绕,山峰时隐时现,浮云迷雾,变化万端,仿佛一个神秘的童话境界,被誉为“屈吴春嶂”或“屈吴晴岚”,各为靖远、平川和会宁的“八景”之一。
屈吴山还是靖远县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宜林面积28300多亩,几十年来,以次生林改造和营造油松水土保持林及用材林为主的林木发展建设,使屈吴山林场焕发青春,呈现勃勃生机。
古人云:登泰山而小天下。伫立屈吴峰顶,极目远眺,滔滔黄河好似一条玉带逶迤飘荡在起伏重叠的山峦与金色的田野之间,靖远、平川锦秀河山,一览无余,美不胜收。此时此刻,置身其境,你将会领略到诗人笔下“极目长空叠嶂围”、“移来图画映帘栊”的诗情画意。
这里山势雄伟,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李宪败夏兵处即在屈吴山下,甘肃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武装暴动——靖远兵暴的第一次战斗也在屈吴山麓打响。1936年9月,朱德,徐向前率领红军扎营于屈吴山,在山坡修整人马,在万佛殿北山顶设侦查哨所。数日后,朱德、彭德怀胜利会师于红会、打拉池。他们在屈吴山留下了艰辛的足迹,承传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
屈吴山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来为名人涉足之地。除了玄奘、刘一明等佛道界的大师在此驻足外,屈吴山四围的各县区都有名人贤达来此观光旅游。明人路升的《屈吴春嶂》一诗成为“靖远八景”中吟咏屈吴山的代表作:
崒嵂吴山入翠微,岚光晴滴映春晖;
淡烟一抹疏林晓,极目长空叠嶂围。
清人徐敬的《屈吴晴岚》一诗又将屈吴山推上了“会宁八景”:
峦势如迎紫气东,岚光重叠见青葱。
堆成暝色三分黑,压断崖阴一片红。
曲曲屏风添墨水,萧萧山寺隐房栊。
有时错认匡庐面,五老披襟出太空。
平川区从靖远县分出二十余年,区志办的文人雅士不甘落后,集体创作了列为“平川八景”之一的《屈吴春嶂》新作:
屈吴晓嶂浸春晖,岭表雪残望自威。
幽谷雾笼泉送响,禅关云唱鸟啼归。
芳林暮润巡山雨,古寺朝生绕殿雷。
最是中秋凌绝顶,天南天北石羊肥。
承玄奘、刘一明等大师的遗志,乘改革开放春风,现代化的脚步已经打破这沉寂多年的山野,伴着“西部大开发”的旋律,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屈吴山将会变得更具神韵更有魅力。
(文中资料主要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