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和根据地时期
图为两当兵变纪念馆
图为庆阳华池南梁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图为庆阳市华池县寨子湾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军委旧址
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中共甘肃特别支部成立,红色文化为陇原大地吹来了革命的新风。工运、农运、青运、妇运蓬勃兴起,甘肃成为支援北伐的战略基地。共产党人组织在甘肃发动武装起义。1932年4月,许天洁、刘林圃、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甘肃发动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发动了两当兵。1934至1935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庆阳市华池县建立了西北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则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根据地红色文化。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基础上形成的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盛产红色文化的摇篮,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大量富有地域特色同时又赋予时代新内容的文艺作品产生,红色文化彰显出永久的生命力。作为陕甘宁边区重要组成部分的陇东分区,创作了一大批革命歌曲,其中《军民大生产》、《绣金匾》、《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歌曲是全国流行的经典歌曲。以华池封芝琴为原型创作的“刘巧儿”,更是家喻户晓的典型艺术形象。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培育出了自强不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廉洁自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政治坚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面向群众、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被概括为南梁精神。革命遗址主要有: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革命纪念馆,陇南市两当兵变纪念馆,庆阳市正宁县习仲勋旧居,华池县寨子湾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军委遗址、列宁小学、“刘巧儿”福居,环县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八珠革命纪念馆,合水县太白陕甘红军纪念馆等。
两当兵变纪念馆位于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两当县,地处甘陕川交界的秦岭山区。1932年4月2日,习仲勋、刘林圃、李特生、吕剑人、许天洁等同志组织和发动震惊陕甘的“两当兵变”,就发生在这里。1932年4月1日晚上八九点钟,刘林圃和营党委决定在县城北门外一个马车店内召开营党委扩大会议,全营所有党员干部参加。会上,习仲勋简要向大家介绍了刘林圃,并向大家讲明会议意图。接着刘林圃传达了省委的决定,讲述了全国的革命形势,分析了兵变的有利条件和兵变的重大意义,并对晚上兵变行动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会议决定推举许天洁为兵变总指挥,兵变在午夜12时举行,由许天洁鸣枪为号,各连先将反动连长处决,不是党员的排长下枪带走。1932年4月2日,习仲勋、吕剑人、李特生、许天洁等利用部队换防之机,率领全营200多人(欠该营机枪连)在甘肃两当举行起义,机枪连与起义部队发生了激烈交火,营长王德修逃脱。 1932年4月2日凌晨,200多人的起义部队到达两当县境最北端的太阳寺休整,营党委研究部队整编事宜,刘林圃宣布,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选举许天洁为作战总指挥、支队长(兼三连连长),习仲勋为政委;任命吕剑人为一连连长,高瑞岳为二连连长,左文辉为三连副连长。 正当部队准备向刘志丹率领的部队靠拢、起义部队主要负责人习仲勋、刘林圃等在崔木镇离队外出侦察,部队由许天洁掌握,在向永寿县岳御寺转移准备休整时,不料与当地大土匪王结子遭遇。经过激战,终因寡不敌众,部队溃散,兵变失败。失败后,起义领导人许天洁、吕剑人都被抓去坐牢。“两当兵变”是一次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意义的革命暴动,在分化国民党统治力量、鼓舞中共革命势力,扩大红色区域,策应刘志丹开辟陕北苏区的斗争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两当兵变”为中共建设人民军队,改造旧军队,创建和扩大革命武装,提供了丰富经验。“两当兵变”为陇南乃至甘肃地下党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两当兵变”唤醒了陇南人民,鼓舞了革命斗志,播下了红色的火种,锻炼和培养出了一大批革命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