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毛泽东与打拉池
毛泽东与打拉池
发表日期:2015/7/5 0:38:31 来源: 屈吴山旅游  阅读次数:884

19361010,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

同一天,边陲小镇打拉池进入毛泽东的视野。

在此后的22天里,打拉池频频出现在毛泽东与红军将领的电报中。期间,中央与红军间有多少电文不得而知,但仅从已公布的63份电文看,其中就有29份在71处提到打拉池。

令人惊叹更令人感动的是,16年后,毛泽东仍然没有忘记打拉池。

关注这段历史的人也许会问;打拉池为何会频频出现在这些电文中?时隔多年后,为什么还在毛泽东的记忆深处呢?

要知道答案,须将镜头倒回到193599。这一天,张国焘不顾中央决定,擅自下达密令,企图胁迫中央和红一、三军南下。得到叶剑英送来的电报后,毛泽东与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紧急磋商决定,带领军委纵队和一、三军深夜北上,脱离险境,于11日进入甘肃。

被张国焘胁迫的滋味局外人难以品评。25年后,当斯诺问及当时的情景时,毛泽东沉痛地回忆说:“那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毛泽东说这话时,距林彪坠机事件才18天,足见它留给毛泽东的记忆是多么的刻骨铭心。

912,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扩大会议,做出《关

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为挽救张国焘,毛泽东建议保留张国焘的党籍。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林彪组成五人团,作为全军最高领导核心;将一、三军和军委纵队改编为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调整了拟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率部继续北上。

17日,红四团一举突破天险腊子口。

20日,陕甘支队集结哈达铺。在这里,当毛泽东等得知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有关消息后,中央决定到陕北去,与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合。

22日,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的动员大会上,毛泽东饱含深情又满怀希望地说:“我和同志们都还惦念着四方面军的同志和五、九军团的同志们,相信他们是赞成北上抗日这一正确方针的。总有一天,他们会沿着我们北上的道路,穿过草地,出腊子口,与我们会合,站在抗日的最前线。也许,就在明年这个时候。”

27日,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召开会议,决定把长征落脚点放到陕北。

1019,毛泽东率部顺利到达陕甘苏区。当得知苏区正在发生肃反的严重错误事件时,毛泽东指示:“刀下留人”,立即释放了被关押的刘志丹、习仲勋等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挽救了苏区危局,为落脚陕北奠定了群众基础。

111,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

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十五军团编入一方面军序列。

23日,在毛泽东精心部署指挥下,胜利结束了了直罗镇战役。

121725日,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讨论了国内局势,确立了广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

19365月,红一方面军在胜利结束了东征后,发起了西征战役。在短短两个月内,相继解放了曲子、环县、镇原、静宁、固原、安边、预海、预旺、盐池等县,在上述县建立了各级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开辟了纵横400余里的新根据地,把新老苏区连成一片。

令人信服的是,毛泽东一年前在哈达铺的期盼,最终成了几乎一天不差的预言。

一年前的105,张国焘在卓木碉另立中央,宣布“撤销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的中央委员、并开除党籍”、“杨尚昆、叶剑英撤职查办”的决定。

之后,自封为党中央主席的张国焘率部南下,却一路损兵折将,不到半年,所率的近10万红军只剩4万。

为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对张国焘的反党分裂行为,党中央采取了极度容忍、耐心等待、积极争取的态度,通过各种渠道向张国焘申明大义,劝其改弦易辙,服从大局。在党中央、毛泽东和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的积极努力下,在朱德、刘伯承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争取下,193666,张国焘不得不取消另立的中央。

此时,广东陈济棠联合广西李宗仁发动“两广事变”,打起抗日反蒋旗号。为应付事变,蒋介石急调胡宗南去湖南,为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甘肃提供了机会。

71,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甘孜,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27日,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朱德、刘伯承、贺龙、关向应、徐向前、陈昌浩、肖克、王震等为委员,加强了联合北上的集体领导。

8月上旬,红二、四方面军沿着毛泽东一年前走过的路线北上。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四方面军攻占了岷县、临潭、漳县、通渭、临洮、陇西、武山等广大地区。二方面军攻占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凤县、略阳等广大地区。

之前,党中央对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的战略方针已有通盘考虑,即合力夺取宁夏,打通苏联,出兵绥远,巩固和扩大西北根据地,首先形成西北抗日局面,推动全国大规模的抗战。

914,中央和军委就如何实施这一方针做出了具体部署,要求四方面军立即占领隆德、静宁、会宁、通渭地区,控制西兰大道,向红一方面军靠拢;聂荣臻、左权率领一方面军挺进到西兰公路以北,迎接二、四方面军会师,争取用两个月时间夺取宁夏。但张国焘这时又对北上方针动摇。921,他命令红四方面军从通渭等地掉头西进,打算在永靖、循化渡河。其目的就是脱离中央,自成局面。从21日到27日,党中央对张国焘进行了反复说服动员,最后公开明令:“通渭部队仍回占通渭,其余跟即北上”,加上朱德及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抵制,张国焘不得不暂时放弃西进命令。

    苍天不负有心人, 一年前毛泽东的期盼终于如愿以偿,三大主力红军在101024日期间胜利会师。

会宁会师当天,张国焘就打出了他的如意算盘,他在给中央和二方面军领导的电报中提出“四方面军之三十军即向靖远进,协同打拉池七十三师,部署渡河。”并提出了首先是四方面军、其次是二方面军、再次是一方面军的渡河计划,企图否定经共产国际同意的中央战略方针,抢占先机,取得援助,加强实力,坐享其大。

实际上,早在6月下旬,毛泽东就有一个初步计划:“打通苏联解决技术条件是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而这一任务是必须一及十五军团担负。”因为涉及到军援和打通苏联的问题,825,中央就今后红军的行动方针电告王明,叫他转报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二、四方面军已全部集中甘南,整个红军的行动方针必须早日确定。”决定:“以一方面军约一万五千人攻宁夏,其余担任保卫苏区,十二月开始渡河。”“以四方面军十二月从兰州以南渡河,首先占领青海之若干地方作为根据地,待明年春暖,逐步向甘凉肃前进,约于夏季到达肃州附近。”“以二方面军位于甘南,成为苏区与陕甘南部的联系。”97,共产国际主席季米特洛夫主持讨论通过了这个计划。8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卡冈诺维奇、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同意给中国红军援助,并将具体方案了报告斯大林。9日,斯大林明确答复:“同意。

经斯大林最后批准的军援方案集中起来有三点,一是同意中共占领宁夏后给予15000-20000支步枪、8门加农炮、10门迫击炮及相应制式弹药;二是通过第三方乌里茨基公司将军援物资送到蒙古共和国与宁夏交界处;三是担心中国红军战略转移脱离中国主要区域,明确反对红军退入新疆。

不难看出,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国际代表团、苏共中央和政府主要领导乃至斯大林,对中共中央的部署表示完全赞成。可张国焘却非要争个先后。

毛泽东不失为一代伟人,不但高瞻远瞩,而且器量如海。张国焘提出要四方面军部队先渡河,他就努力成全。可不是么,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是那支红军,都是党的武装。接到张国焘电报不到1小时,毛泽东就给彭德怀发出“万急”电报,通报了张国焘要造五十只船准备渡河的计划;后方正在积极配合搜集造船的各种辅助材料。他要求彭德怀所在前方“请木匠十人,石灰、棉花(或者破布条)三百五十斤,在靖远、打拉池代找木料(柳、松、樟等树),每只船需板四十块,长的三丈四尺,短的一丈至两丈以上,均限十月底办妥。从中不难看出毛泽东对张国焘意见的重视程度。

11日,中央和军委下达了《关于十月份作战纲领》,明确了三个方面军的主要任务:“四方面军以一个军率造船技术部迅速进至靖远、中卫地段,选择利于攻击中卫与定远营之渡河点,以加速度的努力造船,十一月十日前完成一切渡河准备。四方面军主力在通、马、静、会地区就粮休整,派多数支队组成扇形防御,在十月份保持西兰大道于我手中。”二方面军到达通渭、武山后,“转至静宁、隆德以北地区休整,准备接替一方面军在固原以北之防御任务。“攻宁部队,准备以一方面军西方野战军全部及定、盐一部、四方面军之三个军组成之。一、四方面军其余部队组成向南防御部队。

在接下来的两周,由于敌情无大变化,一、二方面军于22日在将台堡胜利会师后,三个方面军基本遵照十月份作战纲领,在指定地区造船、防御、休整。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从打拉池进入毛泽东的视野后,毛泽东对打拉池的关注与日俱增,一个以打拉池为中心的战略部署逐渐形成。

1013,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查询吊堡子、会宁、硝河城到打拉池的实际路程。当基本情况搞清楚后,毛泽东决定把打拉池作为红军总部及三个方面军首长的会师地点,同时将宁夏战役指挥部设在这里。

20日开始,蒋介石调集十几个师由南向北大举进攻,企图消灭红军于黄河以东甘宁边境地区。针对这种情况,1025,中革军委提出,今后作战:“第一步重点集中注意力击破南敌”,第二步再向北。在具体部署中,规定红四方面军的两个军先行渡河,其余的集中阻止南线来犯之敌军。这时,张国焘仍对党中央的领导怀有贰心,表面同意中央部署,但又不断提出种种异议,要求“四方面军全部迅速渡河”,“集中使用”等等,对重点击破南敌失去信心。

23日,红军总部和一方面军司令部及十五军团司令部会师打拉池。风云际会,众星云集,给这个山谷小镇增添了几分神秘,带来了勃勃生机。遗憾的是四方面军首长却未能如约到达。

24日,朱德、张国焘、彭德怀、徐海东、程子华在打拉池召开会议,着重就毛泽东提出的4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协商:一、西兰大道及北线坚壁清野问题。二、大道以北、海靖以南地区构筑防御阵地问题。三、在该地区与北进之敌决战,消灭其一部,停止或阻其追击问题。四、三十军迅速渡河控制西岸。九军暂不渡河、北进到海靖线加强防御等问题。张国焘以红军总政委身份坚持要九军、三十一军随三十军之后过河,彭德怀毕竟只是方面军首长,是张国焘的下级,他虽几经力争,但终无力回天。就在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三十军二六三团在靖远虎豹口渡河成功,其余两个团随后跟进。

会后,彭德怀将会议情况及张国焘要四方面军先行全部渡河的打算,立即报告毛泽东。早在1013,毛泽东就提醒彭德怀:“充分注意个别同志之可能的动摇性,准备在无别部参加时,野战军单独执行冰期计划。”他是深知张国焘的。可如今毛泽东却反过来作彭德怀的思想工作:“三十军占领永登是对的。九军必须占领定远营,这是接物攻宁的战略枢纽,不应以一方面军去占,不便利,又失时机。”毛泽东并非是朝令夕改的人,当三十军已乘船待发时,再让一方面军去替换,不仅影响团结,而且耽误时机。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不独亲其亲的高风亮节,为战胜张国焘的分裂路线,团结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树立了榜样。

彭德怀是毛泽东的爱将,是众所周知的。毛泽东巴西脱险,连夜北上,彭德怀保驾护航,一路过关斩将,长征到达陕北。毛泽东心存感激,专门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一年后,彭德怀已是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统帅一方面军万余人西征甘宁,独当一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毛泽东曾答应他攻宁接物要一方面军去担负,十月作战纲领明白无误地体现了这个意图。但为了党和红军的团结,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毛泽东宁可委屈彭德怀与一方面军,也不让稍纵即逝的战机付诸东流。照顾山头,胸怀天下;立党为公,用人不疑,这就是毛泽东的思想境界,也是他脱颖而出,走向辉煌的原因之一。

打拉池会师搞得隆重而热闹,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歌声、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山谷。红军总司令部、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红十五军团司令部、四军、三十一军在打拉池共同举行会师庆祝大会。彭德怀代表西方野战军介绍了一方面军和陕甘宁苏区一年来的发展概况、党中央成功运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使红军将士深受教育,倍感鼓舞。各方面的代表发言表示,坚决响应中央号召,紧密团结战斗,彻底打垮南敌,合力夺取宁夏,推动全民抗战,将会议气氛推到了高潮。

有高潮就有低潮,有阳光就有阴影。张国焘台上唱高调,台下使绊脚。他借口完全同意四方面军领导的部署,一再强调:“四方面军主力应迅速渡河”,提出“四、五两军任海、靖线防御与维持海、靖及同心交通至必要,时间已感不足。”要求“虎豹口船只即速顺水放,逐次放到五佛寺渡口。船工水手两队即开一半来打拉池”,其目的就是将四方面军尚在河东部队全部拉到河西。对此,毛泽东洞若观火,26日,他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国焘有出凉州不愿出宁夏之意,望注意。”“目前以打胡敌、取定远营两着为最重要。”要求“四、五、三十一军、二方面军应以打胡为中心,仅抗击不够,打法可采取诱敌深入。”

27日,四方面军领导也提议四方面军全部渡河,认为:“四方面军如不全部渡河,各方掩护顾此失彼,不但开路、掩护、决战都难完成 ,甚至根本影响战役计划,望重决速示,万无坐失良机。”

为切实贯彻中央和军委的作战意图,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于28日电示朱德、张国焘和一、二、四方面军首长:“目前我们正处在转变关头,三个方面军紧靠作战则有利,分散作战则削弱,有受敌人隔断并各个击破之虞。”“除九军、三十军已过河照张电位置眼井堡、三塘驿地区,准备以一军向中卫、一军向定远营,其余以坚决击破南敌为目的”,并任命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同日,彭德怀下达了《海打战役计划》。    

29日,毛泽东特意致电彭德怀:“全战役须掌握在你一人手里。”20时,彭德怀正式下达一、二、四方面军各参战部队集结位置的电令,其中要求:“第四军在打拉池以南选择牵制阵地,并改造土城为最后牵制阵地,利用城干部掘成单个散兵位置,减少敌飞机或炮弹威力。第三十一军主力应在打拉池以东集中,准备靠拢一方面军,从东向西侧击北进之敌。”彭德怀的作战命令下达后,中央军委于22时电示红军总部和一、二、四方面军首长,通报了打拉池周边地区的敌情,特意要求:“三十一军必须遵彭令由东向西打。”

可是,明抢易堵,暗箭难防。30日,张国焘背着中央军委和前敌总指挥彭德怀,命令四军、三十一军撤离作战位置,其中命令三十一军“由打拉池经干盐池向麻春堡进。”“四军经新堡子开同心城。”三十一军、四军撤离打拉池,直接导致胡宗南部毫无阻挡、长驱直入,兵临黄河岸边,不仅使海打战役落空,也隔断了河东、河西红军的有机联系,孕育已久的宁夏战役就此泡汤。最为可悲的是,张国焘的私欲加短视,为河西红军的最终失败埋下了祸根。

这一天,设在打拉池的前敌总指挥部和各路红军被迫撤出,发生在以打拉池为中心的一场惊心动魄、生死攸关的大战划上了句号。但是,打拉池并未从毛泽东的记忆中消失,在打拉池上演的戏剧并未闭幕。

31日,彭德怀无可奈何地电告毛泽东:“张令四军开到贺家集、兴仁堡,三十一军开同心城、王家团庄。”:“三十一军不配合。一、十五军军团单独打孔、周两师及李旅,对马敌还须牵制,力量还不够。故待敌再深入海、干大道以北,再行侧击之。并于明晨到总部与朱、张、贺、任再商再决。”

111,彭德怀将他与朱德、张国焘、贺龙、任弼时商议的结果报告毛泽东,认为:“海打以南战役计划已失去先机,现决在海打以北寻求战机来打击胡敌”,:“为争取上述胜利,并由前敌总指挥统一调遣,朱、张不干预的坚决表示。”

同一天,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抵达关桥堡,会见了张国焘等人。2日,张国焘以异常兴奋的心情电告四方面军首长,说林育英从国际和中央带来的全是好消息、全是鼓励。“吾人勇气百倍提高。”他认为:“五、九、三十军三个军必能单独解决二马,海原战役也有把握取得胜利。现在你们应加紧筹粮、制冬衣,问明情况等准备工作,在胜利开展后,即迅速准备完成新任务。”张国焘说的“新任务”、“问明情况”指什么,不得而知,不能瞎猜。但5日他在给四方面军首长的电报中提出,你们“目前最主要任务是消灭马步芳,独立开展一个新局面”,“首先占领大靖、古浪、永登地区,必要时应迅速占领凉州地区。行动要迅速、秘密、坚决和机断专行”“五佛寺附近渡口在我手,但不可因此妨碍你们主力的行动,不得已时不必留兵力守渡口,如有必要,当由三十一、四军负责来接你们。”到此,张国焘说的新任务就不难明白了。最要命的是,两天前军委特别强调五佛寺渡口一定要留兵留电台扼守,以利后方行动,但未能阻止住张国焘的一意孤行。接下来,河西部队的演出就成了千古悲剧。

欣慰的是,1121,河东的三个方面军齐心合力,团结战斗,在山城堡歼灭了胡宗南部的一个半旅,这无疑是海打战役的继续和发展,最终实现了毛泽东击破南敌、阻止南敌的战略部署。宁夏战役宣告结束,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113,在苏联的王明、陈云来电告知,军援物资交接地点已改为新疆。

126,毛泽东被正式任命为中央军委主席。12日,“西安事变”发生。国共两党持续了10年之久的战争就此中止,毛泽东积极争取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血毕竟浓于水。

193599毛泽东脱险巴西时,只带出了7000人,仅相当于张国焘所属的十四分之一。张国焘没有料想到最后输得精光的却是他自己。平心而论,张国焘在中国革命的早期不无贡献,他之所以经不起大浪淘沙,与自身的素质不无关系。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打拉池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山乡小镇。早在19325月,这里就曾爆发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著名起义斗争。红一、四方面军在打拉池会师并组织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不仅为打拉池增添了无上的荣光与骄傲,也为打拉池播下了新的革命火种。更为荣幸的是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还牵挂着打拉池,这是打拉池人民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的。

1952916,身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为《中央批转甘肃定西地委执行民族政策的检查报告》增写批示,并转发西北、西南、中南各中央局,把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到打拉池,照耀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东西南北,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谱写了新的篇章。

毛泽东批转的这个报告确切地说,是定西地委《关于检查靖远县打拉池执行民族政策的报告》。毛泽东在看到这个报告上出现的打拉池三字时,我们无法得知它勾起了毛泽东对往事的多少回忆,但可以感知毛泽东的笔尖在这里驻足良久,打拉池三字下边至今仍留着他划过的笔痕。

当毛泽东看了中央的批示后,觉得言犹未尽,在文件空白处加写了如下的话:“中央希望西北西南中南每个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县委向定西地委一样,于切实检查所属乡的工作情况后向中央写一个报告。此件及附件可在党刊上登载。”毛泽东的这个批示,为打拉池的民族团结及后来的全面发展,送来了春天的光辉和雨露,所以才有了打拉池的飞速发展和无限生机。

让我们把对毛泽东的无限缅怀化作建设家乡的巨大动力,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的道路奋勇前进!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