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九、虎头山接云观史
九、虎头山接云观史
发表日期:2015/7/4 23:43:36 来源: 屈吴山旅游  阅读次数:2372

接云观始建于1490年,即明弘治3年距今424年历史。

据清举人平凉游畔郭兆瑞、秀才书法家刘钟琦所撰钞本《碑文钞录·杂记》纪:“接云观”始于南宋末年,元代初年,即南宋瑞平元年,蒙古汗国太宗二年,金哀帝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金哀帝完颜守绪,由于南宋和蒙古汗国合击下,哀帝不敌自杀而亡国。金人本是女真族,当时佔据陇东到定西一带,故而遂以屈吴山域,为之居衍,以农牧为生。女真人始源于今内蒙东部、吉林之地,以中原文化为宗,信仰道教,当时女真人有一道教名流,既王嚞·字知明,道号重阳,即王重阳,是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维係着北方中原文化体係。女真人在失国丧主危难中,更为信仰宗教,求神灵宥护,于南宋淳祐十一年,蒙古汗国蒙哥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在今白崖建庙,奉九天卫房圣母神、地母、女娲娘娘等神位。

据郭、刘二氏在钞本《碑文钞录·杂记》中有“启源记”云:“女真夷鲁,为逃兵灾,有祖曰乃里、卜华,曰谙宝,曰谙珍,迁居崛 之蔭(今尚堡子),在明己未洪武元年始建庙,迁神龛于崛 ,为求圣母乃至诸神灵宥护,此乃滨于水老建庙堂之由来耶”。

时至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徐达以40万兵战败元将王宝宝,元皇族三狼,大狼称国公、二狼剡王、三狼文济王挟同家将共九人,潜逃往靖远,其中二人留于吴家川以吴姓,七人于红洛山(今红咀)渡河居营门兒,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常玉春、冯胜抅兵西北,剿灭元残余,三狼又挟家室与家将颜红、颜丹潜逃于水沟,建有家庙(今老庄文源引子,小水张氏支张硕《家谱》序言)。

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三狼后裔于明癸未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由尚纪、尚励在崛 之蔭築堡,以排行尚为名,名“尚堡子”,又築建家庙并九天诸神庙,并勒碑祭祖始,为接云观之始由。

斗转星移,崛 之蔭的九天殿香火本来旺盛,由于清同治兵燹,庙宇被毁,幸免之九天神龛奉于金泉河窑洞,时至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打拉池县丞》奉左宗棠之谕,举办国醮,追荐超亡将士和被害民众,小水张氏协台张综为其子随左宗棠作战有其功者皆九天圣母及诸神宥护迁址建庙立功德碑,神龛迁址“鸦崖湾”(即崖湾),主持了醮事。顺十三年由打拉池岁贡生待职郎百泉书院主办人陈希魁、举人陈大安、董彦福及小水、打拉池民众发起建一小庙。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西北大地震毁灭,十一年(公元1922年),又由刘钟琦牵头,小水张凯、吴法科、陈典、郭兆瑞发动群众,用地震所毁其它庙宇旧木料,建九天殿,神龛玄语命名为“接云观”,但时人多名“崖湾庙”,即后,陈典从新庄(今种田新庄,时名麻家湾)请奉三国时的五虎上将趙云神,神龛名芙蓉大帝及其他主神位(据郭、刘二氏钞本《碑文钞录·杂记》中云)。持继到文革前庙毁,神龛幸由宋廷朝、张玉泰、吴国祥等人,千方保存,才得保留至今,而庙址由于建飞机场占用。

1980年迁址“虎头山”,首建“接云观万积宫”,奉三国五虎上将趙云,随继工三清宫、迎仙桥、迎仙楼、子孙宫、二郎真君殿,特别是恢弘的山门,为历史之最。

“虎头山”讚语名曰:

狮象捍门,青龙穿峡,龙翻虎跃出悬境,月溧八卦摆两边,鹦鹉对对调神兵,喜鹊弹梅一盏灯。

至二零零四年,庙史已七百五十二年。

1、接云观典纪:

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怀戎堡主将来诏,奏请皇帝,呈九天卫房圣母捍疆有功,皇帝降旨书赐接云观经卷和法器四套,接云观接旨,举办四十九天皇箓大醮(前清举人郭兆瑞、秀才书法家刘钟琦钞本《碑文钞录·杂记》第二十八页),旨书到固原州,州署加盖州印并造万民伞,降显九天卫房圣母君庙观,清同治左宗棠平定回民义军,谕打拉池县丞举办国醮,追荐阵亡将士,打拉池县丞又加盖县印,所以史称接云观是三印俱全的玄灵庙宇。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八月十五日以后,因奋威将军王进宝病故,即后连续三年举办二十一天追荐醮事,均由朝廷赐举办道场,接云观神龛主醮(《碑文钞录·杂记》)。

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打拉池县丞因受陕甘总督左宗棠之谕,为追荐同治兵燹阵亡将士和民众亡灵,由接云观主持举办了醮事,所以,庙史宣称:明万历皇帝赐旨,固原州印,并贡献万民伞,打拉池县丞印即三印俱全之宫观。

 

2、接云观民间传说:

玉帝得报,瓦窑沟苍生,恶盈充斥,令九天娘娘察办,一日瓦窑沟脚户天顺兒,空脚回家,见一半老妇女,夜半独行,惜孤独可怜,已经三更,你到那里去?走不动了骑我牲口走,妇女无语默然,天明到了瓦窑沟,阳光初照,鸡鸣狗叫,炊烟袅袅,山泉汲流,男耕女织,勤劳谦让,半月已过,毫无诡秘之道,何有恶盈之说,讹传动天帝,圣母依实禀天帝,願立此方教化愚民,仍尔,六百年,圣母威灵四被,今又芙蓉大帝,即三国趙云,功盖一世,在庙震捍十方。

古刹有感诗二首(一)

虎头啸上起宫观,玄妙分忧结善缘。

鹦鹉锦鸣排西侧,蒼龙狮象护灵坛。

三界清册仙佛令,万古恩佑打绳川。

细察细分诚可畏,封神金阙惠黎元。

(二)

龙腾虎啸锦鸡浮,日照月明胜画图。

鹦鹉啼鸣夸列对,狮象拱卫势何如。

位尊三界称总部,泽被八方号天枢。

宣化愚顽神龟寿,丹舟普度万民芳。

诗文叙述了神威,陈述了虎头山,玄理论证,所处的地理风水,日月洪化,积德尔为天枢。

 

3、接云观历史成就者:

郭兆瑞、刘钟琦、陈典、张凯、郭衍庆、焦万兆、吴法科、陈德、张朝□、宋连杰,接踵之秀:宋廷朝、张玉泰、吴国祥,在文革中极力保存神龛和有文物价值的经卷法器。

公元1992年,经省、市、区政府批示,成立了“接云观”道教管理委员会,为道教正一派合法组织。

1997年,农历八月十八日,省道协在观举办了全省道教第六次法会,全国道教正一派,第一次法会,止八月二十七日结束。

结束语:

接云观经历六百余年缔造,参照了丰富的宗教文化和地方人文文化,经国家核准,下隶,新庄子“接雨观”,牛 “五方行雨观”,观内法权代理人,省道协副会长秦守杰。

接云观建築宏扩,庙宇的建築构思奇特,力学概念强,用现代材料,建造出有时代感的古典建筑物,是建築设计师:高维宋、葛玉珊,匠心不凡。

 

 

接云观始建于明弘治3年,公元1490年距今424年。

南宋瑞平元年(公元1234),蒙古可汗蒙哥与南宋联合,击败金哀帝金亡,金人是女真族,金亡后女真人亡国,大量的金人散落在陇原屈吴山一带,以农牧为生。道教正一派创始人王嚞,字知明,道号重阳,王重阳亦是女真人,女真人为逃兵灾,求神宥护,以王重阳为首,于南宋淳祐十一年,蒙古可汗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女真人在白崖建庙,后张尚励、张尚志在瓦窑沟始建庙宇,奉九天圣母神位。据郭兆瑞、刘钟琦所撰钞本《碑文钞录·杂记》中“启源记”云:“·····有祖曰乃里,卜华,曰谙宝、曰谙珍于明己未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元天元元年由乃里、卜华始建庙宇,后记张尚励建庙张敬祖立家庙碑而为,迁白崖庙于崛 之蔭者始祖乃卜二人,即瓦窑沟迁神龛为始者”。

明洪武二年(公元l369),徐达以四十万兵战王宝宝于定西沈兒谷。元皇族三狼,大狼为国公,二狼炎王、三狼文济王,挟九人潜逃靖远营门兒。洪武五年(公元l372)常玉春、冯胜奉旨征讨西北元残余,三狼又潜逃水沟(老庄)。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崛 之蔭,总有一盏红灯笼玄照高空,张氏弟兄二人目睹,以为天命置玄龙身化脉,即建明癸未朱棣永乐元年築堡再建庙,乃接云观之初也。三狼后裔张尚纪、张尚励築堡,名尚堡子,庙仍奉九天、灵官诸神,既后在清朝由其族长周同张敬祖勒庙碑。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怀戎堡参将来诏,奏请皇帝云:“九天卫房圣母威灵,有捍疆之功”。皇旨书赐经卷法器四套,固原州署加盖州印并献万民伞,同皇帝旨书供奉九天卫房圣母庙观。清光绪十二年,《打拉池县丞》奉左宗棠谕令,举办国醮亦行文印,史称三印俱全功德玄灵庙观。

清同治兵燹,人亡庙毁,神龛迁金泉河窑洞,同治十三年,在家协台张综因其三个儿子随左宗棠平义军长子阵亡后被白马驮回尸体,其余二子平安回家,协台意九天圣母宥护而为,所以协台牵头,由陈大安、路□第、陈希魁、董彦福、张□彦领首,迁神龛于鸦崖湾。民国九年西北大地震庙再毁,民国十一年由张静山、刘钟琦、郭兆瑞、谢文俊、杨敬贤、张凯、吴法科、陈典、张朝□、宋连杰,以地震后所余木料復建九天殿,神灵命名为接云观,随即宋连杰、张凯成功九天傀儡神像。即后由陈典及阖会众弟子从新庄请来三国五虎上将赵云神位“芙蓉大帝”神龛。接云观奉正一派道教,第一代主醮人张正道、郭兆瑞、张静山,第二代主醮人郭衍庆、焦万兆。

斗转星移,文革中,幸有宋廷朝、张玉泰、吴国祥尊芙蓉大帝玄语,事前保存了神龛,一九八四年庙迁建虎头山为史者。

 

二〇一四年五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