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将相文化形成宗教文化---三、儒教是将
将相文化形成宗教文化---三、儒教是将相文化的核心
发表日期:2015/7/4 21:41:26 来源: 屈吴山旅游  阅读次数:1766

儒教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如:清光绪打拉池建文昌阁、文曲庙,殿门楹联所云:

六学玄妙文 同昊,

立命及家贵无头。

把文“ ”立下早一直通到立下成“ ”字,意为文章能通天(昊为天之代称);下联“冨”去点,意为“富贵无头”。此联,历史上为荣孔的孔庙楹联,知者甚少,而打拉池文昌阁书此联,可谓地方有博览圣书者。

儒学,诸子百家的学说,讲究的是“法”和“礼”及忠、孝、节、义,也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因此,凡迁徒统谪到屈吴山来的先民和俱以在靖平落户的将校士卒,均以传统文化来管持家教,具体贯彻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首先着教的是家教,特别是女子,不但要家教,更要懂《女四书》,包括:女戒、女论语、内训、女範,讲“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主张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教育,讲孝子贤孙的“二十四孝”和“《三字经》”等,都被佛道两家接受,充实了其经教。

几千年的学说立著,探讨出了礼教,而且有类别,如:“礼制、礼法、礼教、礼律······成为传统文化的同意语”(《儒佛道与传统文化》八十六页),“礼制······的概称,是指规範人们生活、行为、人际关系的各种措施,历代或以会典、律例、典章、车服志、舆服志、丧服志,颁布礼制的条款”,“礼始指饮食,本于婚,揭示礼从饮食男女中萌生的文化”。礼的古字是“ ”,后变为“ ”,似用器拖着两块玉奉给神鬼,是礼的始源,由“礼”而始“教”。可见历代都注重礼教道德风尚,那么我们今天,不应该更需健建全道德规範吗?

就是在这种儒学文化熏陶历史上造就了许多文举武将,如冯禧在弘治三年(公元1470年)打拉池怀戎堡官办怀戎堂教授;清康熙陕西盩厔状元王魁,其子王殿元来池游学,为培养造就地方文化和启蒙者,其后裔今有王希华之子王振堂王氏。清咸丰年,打拉池中和村张氏,父子同榜双举人;道光牛中魁武举,牛中选文举,任直隶三河县令,清雍正文林郎太常寺博士胡文焯,奋威将军王进宝,其子王用予任固原总兵,光绪至宣统李文尉,原海原县主考官,升任三品官;明代的将军有,靖虏卫指挥使路昭、李栋、路经、李如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