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四、唐钟十里相闻
四、唐钟十里相闻
发表日期:2015/7/4 23:29:49 来源: 屈吴山旅游  阅读次数:1719

“晨钟、暮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打拉池历史上所指“晨钟”是指龙凤山祖师殿东侧,石梁石柱唐铸钟楼的“唐钟”,係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敬德西征所铸,上鐫有金文“敬德功果”,此钟嗡鸣浑厚,“十里相闻”。

“暮鼓”,是指打拉池《城隍庙》和明築《怀戎堡》所建“钟鼓楼”的钟鼓,据传鼓面直径五尺,亦称“明鼓十里闻”,雷鸣震耳。

民间所传,唐太宗贞观之治,为统一天下,清除外患,漠北被吐谷浑困,敌缴文与李世民分治江山,太宗血书搬兵,敬德、李靖日夜兼程,来到打拉池,话分两头,实史是敬德西征灭吐谷浑於今武威至青海,途於打拉池,还是一片沼泽地,水草丰茂,是处栽马桩拴马,打拉池原有五棵胡杨树,係敬德所率部卒马桩成活,后所留之树,是千万棵木桩成活的古树。

敬德统十万大军,因河而阻,时值六月酷暑,命将士扎營歇息,探马四处觅渡河之道,哨马来报,前有河阻无渡。敬德正在为难,哨马又报,龙凤山有兵營庙宇和真武大帝灵威神。敬德便去找庙观道士攀谈,谈到渡河事,道士告祈,让敬德庙中抽签纳吉,文曰:紫薇难从将星开,百路神兵通桥渡,子系翁方畧止,敌兵寻退公之勋。道士释意,子系者孙姓之人,可助将军之力。即命部卒四处觅姓孙之人,敬德亲临河面,流激涡污,正在踌躇,听人声喊舟将止,将军迎声望去,见河中一人搏水而来,急令唤之。来人确姓孙,祖辈为水上人家,以渡为生,人称孙大浪,孙翁听了敬德之言,思忖片刻,让我一人解十万大军渡河难,指着准偹渡河之木,便言:将军令军卒打蓆芨草造绳,十万大军,在啰逋川数日造了万丈绳,挑选军中识搏击水高手,在孙翁带领下,从上游放木迁绳过河,十道、二十道、五十道,分段迁船上浮木,车水马龙,大军集结,数日间日夜相渡,鱼贯而过,敬德以重金酬谢孙大浪,翁示意禁军,差也,这时探马来报,正在这时翁拂手而去,敬德回头致老翁,不见人影,抬头仰视,只见翁在半空中,指着大山子系翁,不知去向。

敬德西征凯旋,奏章太宗,太宗深感神助,旨令“啰逋川”改名“打绳川”,置“打绳州府”,龙凤山迭烈逊造祖师殿,龙凤山又造灵官玄坛楼,铸唐钟,岁赐给紫衣。唐鈡十里相闻,响彻宇穹,以浑厚正声,震动山河不正之气,讚成廉政,反对腐败,反对既得利益集团的不法行为,三个代表是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