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三、打绳川由来
三、打绳川由来
发表日期:2015/7/4 23:30:07 来源: 屈吴山旅游  阅读次数:1816

平川东部,今共和镇、黄峤乡唐以前名啰逋川,但在唐贞观乙未,敬德西征,黄河所阻,后用蓆芨草打绳,河上牵引,上浮木为索渡。

民间久传:“西阁涝”甘氏,一家五口人,开车马店维生,儿子甘十五跑脚为人托运,丝绸之路上的客人多,他年青厚道,为客人驮货,出西口走金城,社会上也闯出来了。一路上都是熟客,就连行劫的匪行,都闯荡得客套,大爸二叔呌个不停,走到那见活就干,见人有难处就帮,他爸甘老二对他经常说的,孩子记住,将小将小天下走了,活泼泼转泼泼,吃了喝了拿上了,因此小咀见人殷勤,别人把他不当外。

一日,从金城回城,他去看黄河索渡,兵卒二、三十人,托一捆绳往河里放,他自言自语的说:白麻绳见水会鬆劲的,咋能往水里放呢?被身边兵卒听见,那兵开玩笑的说:这上面全打了油。甘十五在打绳川和兵打过交道,也不怕兵,便说:大兵哥,我的草绳比这强。兵不服气,你拿来瞧瞧,甘十五从腰上解下系草绳,手指粗,拿在手里软活活的便问,你看行不?兵都哄笑起来,甘十五把丈五长的系绳,放在水里浸湿,又搓又拧,你们不信就拉,他一言你一语,一面八个兵,使劲的拉,兵卒的手都拉破了,小草绳完好。这时来了一个当官的,看了症状问十五,你家在哪里?我在打绳川,这小绳用什么打的,回老爷的话,用蓆芨草打的。这位军伍拿着草绳,引着甘十五到金城总兵处,寻问情况,奖给甘十五五十两银子,让他给部卒带路,来到打绳川州府验过签,确认草绳后,奏明情况,又来了大批军伍造绳打蓆芨草,历史证明蓆芨草绳见水口性越紧了,经久耐用。

事於唐贞观九年敬德西征,遇黄河无渡,即打蓆芨草造粗绳,黄河浮渡牵引,后奏於太宗,王旨置打绳川州府,农家以蓆芨草充缴皇粮,州府置绳司衙门,专供朝政军事所用,索渡口成为古渡,这就是打绳川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