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拉池县丞设自光绪元年,全无舊志遗村所奉。
上憲議颁二十七條为令遵照,访编阅数月而始成,其余条目中所未载,及载而未全者,委属无从採访。是役也,乃贡生陈希魁,训导谢文俊,廪生杨希贤为编次,附生趙子绅、魏崇文,杨文舒为採访,附生陈德俊、陈祖虞、陈重得,董元铺为滕録,兹掇数言而弁帙首。
光绪三十四年秋九月海城县打拉池县丞廖炳文谨議。
1、建置:
鞏昌府志前明正统元年始设靖远军民府卫,立乾盐池,打赤喇堡属焉原州,兵備杨冕撰记打赤喇堡,城周三里三分,前明成化九年秋,匈奴青沙岘寇秦州,陇西、安定、会宁、秦安、通渭伏羌及还我兵邀击之,次年巡抚马文升奏准增築打赤喇堡,以靖远迭烈逊堡巡检司带兵移戍于此,尋罷。
国朝同治元年八月回匪马兆元自下马关犯,顺二年十月回匪花三带贼攻打赤喇堡,十四日城陷,烧毁殆尽,祠后回匪渐次荡平,拾叁年陕西总督左、奏请以盐茶厅改为海城县,打赤喇堡改为打拉池,隶海城县设县丞分驻,原奏准于分驻之区,建修城垣、衙署,惟学校併归海城,无如初驻之员佶工,约需银九万而乙,以为数太钜而中止,故迄今係居民房,以后所叙除明修打赤喇、乾盐池两堡碑记外,皆系国朝事。
2、疆界:
东至石桥关六十五里,界连海城;西至红山寺五里,界连会宁;南至沙河五里,连会宁;北至侯家山七十里,界连中卫;由东自西为廣,由南至北纵,廣则七十里,纵则七十五里。
3、山川:
鸡窝山在东八十里,高约五里,大约十里,乃池还往来由上经过,车行大路最为池境门户。
屈吴山在南三十里,高约五里,大约六十里,乃池会往来由山旁经过,骑行小路亦为池境门户,岩壑间多泉流,南接六盤山,西连大白草塬,东分为大小神木山,上有显神庙,年逢六月作会,附近居民皆往焚香。相传屈吴二姓所居故名;康熙间王忠勇公,降生马營水堡,盖此山之锺灵也,忠勇公誓志灭吴,夜渡黄河,而吴逆三桂由此授首,说者谓山名屈吴殆预,为之讖云。
宝积山,俗名磁窑兒,在此四十里,上有真武庙,下有泉水,有石窝白堊,堊则烧造粗磁器,石可制作磑碾出石灰、出鉄,后有大小石沟产金,东北接连蒯团山。
蒯团山,在此二十里,山下多泉,东五里,昔时青沙岘外寇由锁黄川内犯要路,又三里青石岩下有泉名渦子水,相传其地每于黎明时,晴岚晓嶂,若城角重楼女墙,焕然可观,日出则没,俗云此处似有宝藏焉。
蒼龙山,在此六十里,高约里余,大约十余里,山头有霖雨寺,寺中白马将军往往降神训,异常显应,寺前有沙河一道,两岸皆山,与池海中卫车路交通,此山靠西二十里有贺家山。
贺家山,在此四十里,高约里余,大约十里余,与蒼龙山车路交通,并可达靖远界。
石龙山,在北六十里,高约里余,大约十里余,与蒼龙山车路相通,并可达靖界。
侯家山,在七十里,高约二里余,大约二十余里,池卫往来小路,须由此山骑行而过。
青龙山,在南八十里,高约里余,大约五里,山下有车路与会海交通。
龙凤山、在北八里,高约五里,大约三十余里,上有祖师各庙巅上,石缝生石梅花,涧有泉流,居民引以灌田,并产金炭,会久废弛。
黄家屲山,在此四十里,高约十里,大约二十余里,池卫往来小路须由此骑行而过山,出青草相传羊食之,肉不猩羶,皮张轻美,与他山之草大勝。
官园子沙河,在西三里,山水暴涨水即盈河,山水一退河水随涸,后项各河皆然。其源出自境外四十里,会属杨家崖湾,顺而西流,经由池属双铺子,起歴马家大沟、狼山、马營水、牛家会属小水堡,直达池属以西二十五里之毛河洛堡,出境入会界约共百里,地势平衍,乃池靖海往来交通车行大路。
趙家崖渠,又名红水川沙河,在南七十里,其源出自境外三十里会属边沟,顺而东流经由池属圢底下尚家砚,地形窄狭,僅可容骑,流至赵家崖渠,起东行九重至刘家井出境,入海界地形平衍,乃池会海往来交通车行大路。
寒水泉沙河,在北四十五里,其源出自境外西葛涝庄,流至寒水泉起北行二十里,歴蒼龙山下,西北至白肐达山境入靖卫界,转至磁窑兒靖会连界,回环曲折约共三百里,地势多不平衍,乃池靖山夹交通骑行小路。
4、关梁:
石桥关在东六十五里,乃池海山夹交通骑行小路,又为海城驲道,昔日驻有防兵,今则无之,最为池境门户,外则关梁兵防无之。
5、水利:
南渠一道在东五里,灌地百余畝,其源出自马營水山麓,道光二年经牛中选顺其水势引挖沟二、三里,道中以尺余宽石槽,上盖石板,以土埋之,在沙河南岸故题名曰南泉。
北泉三道,在东五里,灌地拾余顷,其源亦出自马營水和曲乌山东十里,道光二年牛中选援其水脉,引挖沟各三四里,以石槽、石板结构掩以土,因在沙河北岸,故题名曰北泉,修此南北共四泉,费金二万,灌耕地畝皆昔日不毛砂鹻之地,相传古有东泉清冽,无可考证。
大坝园泉,上下相连,两泉在西里许,上泉小引灌开元寺地三十余畝,下泉大引灌官園地两顷上下,余水任其顺流,会属小水于河中截流灌田,揣其形势遥遥于上段,北泉同出一源,此乃往古遗留,自原水利起自何时莫可考究,相传西泉注则为湖,引则灌田,殆即此歟。
6、盐法:
盐池在东五十里,乾盐池堡西有盐水一池,其源出自该堡三十五里大贺家沟,居民先築池盛水,将地耕平塊,灌以盐水,隔袒盐生,味微苦名曰苦盐,岁约出盐二十余万斤不等,贩往固平销售,由平凉道署,派员收厘,光绪三十三年由省派员改抽统捐,茶马无之。
7、物产:
池属山高土寒,岁尽产小麦千余石,莞豆百余石,糜谷千余石,莜麦、荞麦个数百石。牧养羊不下万雙。菜娄只出萝卜、白菜、黄瓜、茄子,栽种杨树、柳树约在四千株上下。
8、贡赋:
原地畝海城拨耕田七顷三十六畝,又拨归更名田四顷四十八畝;又由靖远拨归屯地一百一十四顷六十五畝二分九厘,共计更屯地一百二十九顷四十九畝二分二厘。倉斗小麦正顷粮二百四十八石七斗
9、祀典:
池堡旧城前经贼焚,殆尽其城之,内外尚有关帝庙、城隍庙、昭忠祠、火神庙、送子娘娘庙、龙王庙、东嶽庙、灵官庙,经地方次第稍为修復,又现今初等小学堂,乃昔日之书院,设孔圣文昌座位,地方官于春秋二季,偹牲礼祭之,不领公家费用。
10、职官:
县丞黄梅桩,安徽人,光绪元年任,兵燹之后,孑遗子民,渐次归来办理善后领着劳动。
葛莊敬,西安人,光绪三年任。
张家驹,安徽人,光绪五年任。
朱世楷,廣西人,光绪十三年任。
李成林,顺天人,光绪十四年任。
朱世楷,光绪十五年復任,二十一年五月,海回作乱已弑县官,势甚猖獗,武举董彦禄闻风,随眷远逃,家皆纷纷随走,独军功杨生濬、高孝先入堡帮同朱公守禦堡墙,土築增宽高至尺余,幸不久贼氛平息,未遽前来,卒得保全地方,厥功颇偉。
衍 昌,顺天俯人,光绪二十四年任。
喻增荣,湖南人,光绪二十六年任。
沈廷彦,湖南人,光绪二十七年任。
朱世楷,光绪二十八年又復任。
彭熙贤,湖南长沙县人,光绪三十年任。
廖文炳,湖南巴陵县人,光绪三十一年任。
11、塚墓:
浙江平湖县知县王兆山,墓在乾盐池北山下。
顺天山河县知县牛中选,墓地池东十里,曲乌山北,坟院有石坊一座。
太子太保奋威将军忠勇公王进宝与其妻孙氏一品夫人,合墓在池东十里曲乌山北,坟院有谕祭碑文四道,钦赐造墓志铭碑两道,神道碑铭各一道,石坊三座,翁仲诸獣,现今牌坊多倒塌,因其封荫。
曾祖父榮禄大夫王佐,同曾祖母一品夫人李氏。
祖父榮禄大夫王儒,祖母一品夫人余氏。
父榮禄大夫王尚礼,母一品夫人王氏,墓皆在池东十里南岸,虎形山坟院。有:追封三代碑文三道,王进宝将军出身功榮碑文一道,石坊三座,翁仲诸獣今多倒塌。
12、风俗:
池邑地係边境橫驻由靖至海大路,習尚儉樸,吉凶庆弔往来馈酬,答晏会各称其家之有无,以为丰啬耕牧,具多好斗健讼,流移襍处,盗贼最易潜藏。龙凤山、石桥关、黄家凹等处,往往有持刀禦劫,是必密侦严捕,发其隐伏,庶可遏其猖獗地方,可厥平安。
13、
王用予妻李氏赠一品夫人
14、恩蔭:
王用宾,以父王进宝功钦赐侍卫。
王珏,字子三,以祖王进宝功,钦赐侍卫授山东即墨参将。
王阶以祖父王进宝功,钦赏守偹,历官宁国營参将。
王正,以祖父王进宝功,钦赏千總,历官固原提骠營游击将,至乾隆年间。
王永,以五世祖王进宝功,世袭一等子爵,任廣西提骠游击。
王承永勋,以六世祖王进宝功,世袭一等子爵,官神木协副将。
王觐陛,以父王王承勋官四川懋功协副将荫恩從六品。
王镛,以八世祖王进宝功,世袭一等子爵,官乾清门侍卫。
王鐸,以父王觐垣官神木协副将,恩蔭從六品,授江西西吉安卫千總。
15、选举:
文举张攀箕、张文林父子,同榜中试,咸丰年间,文林以大桃得補通渭县教谕,邑庠生张榮之子孙也,嘉庆年间,榮被邑人诬控县令,认真详办,发流山东,后其子攀箕,孙文林同榜中试,乡老以为,人一亏天一補,至今相传美谈。
16、贡生:
苟有教,前任白水县教谕。
午克明,历署化平敦煌县训导。
陈希魁,附贡生;
谢文俊,现署徽县教谕;
杨文华,陈作宾皆属。
17、武举:
牛中英道光壬午科;牛中魁道光戊子科;
牛坤道光壬辰科;刘邦宰道光甲戊科;
董彦禄光绪乙丑科。
18、恩科:
武举牛大如之妻常氏,年二十六岁亡夫,遗子中魁甫二嵗,中选甫一嵗,氏翁因哭子失明,氏尽心侍奉,翁姑抚养二子后,中魁得中嘉庆戊子科武举,中选得中嘉庆癸酉科文举,官顺天山、河县知县,妻蒙氏,诰封旌表,七十二岁卒。
田世英之妻刘氏,二十二岁亡夫,青年夫妻,志皓首完贞操,享寿六旬而卒。
闫秀之妻张氏,年二十夫亡,贞静自守,抚孤成立,有司以苦節堪嘉,请蒙建坊旌表,六十余卒。
李学鳌之妻周氏,年三十夫亡,守節抚子,执道克窮得成,孙官至游击,衔尽先都司,奉旨赏给三品封典,享寿六旬有七而卒。
杨万廷之妻张氏,年三十二夫亡,守節历难,義方讽子,后以书厢传家,子杨文华贡生、孙杨希贤廪生,悉氏抚育教成,享年八旬而卒。
陈国政之妻闫氏,年十七夫亡,矢志贞守抚侄继嗣,孝敬夙著,闾里钦羡,时已年近五旬。
19、星现星陨日月食:
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地大震有声,或震或止,相继一月,咸丰十一年,正东慧星出现,久则光澈如月;光绪五年,正西慧星出现,尾长丈余,十余日而没;二十年正东慧星出现;二十六年正月朔日日食,望日月食;
20、恤典:
乾隆二十三、四两年大旱,斗米白银三两,蒙发帑金赈济全活甚多,二十五年七月暮,西北天赤直贯天心,中有白氣,如椂林林至明始散。三十八年六月,本堡冰雹大如李,落地尺余深,数日不消,蒙蠲免,四十三年地丁正银;四十九年四月盐茶厅逆回田五作乱,与靖远县糜滩回逆同攻本堡,并靖城甚急,靖城回逆亦有内应者,该城黄家驹用典史苏尔汉计多擒之,余贼丧胆而遁,官军追至狼山击败之,田五中鎗死。是年九月蒙蠲免正耗银粮;五十九年蒙蠲免天灾历年民欠银粮草朿;嘉庆元年,银粮蒙分作三年次第输免,嘉庆四年,川匪作乱,甘肃被贼滋扰,各州县本年及特征;乾隆六十年、嘉庆元、二、三等年,银粮草朿全豁免,其隣近贼氛各州县,宽免十分之二三;嘉庆十五年大旱,斗米白银二两四钱;十六年大疫,死亡过半,贫民卖妻鬻子,相继不绝;十八年田土化为鼠食食苗过半;二十四年蒙蠲免甘肃历年民欠银粮;道光七年,西域逆回张格尔滋事,甘肃省兵差过境,各州县本年银粮,蒙全行豁免,其办济军食,各州县银粮蠲免十分之六,五年以前通省舊欠银粮,蒙全行蠲免,道光八年至光绪三十三年之内免钱粮,委属无从查考。
21、方言:
池属土语,称曾祖父曰太爺,
22、户口:
池属居民五百零二户,计三千零七十六丁口,内男成人九百八十四丁男,男小口七百零五丁,女成人八百零四口,女小口五百八十三口。
23、倉储:
池属社毂由地方捐,自光绪初,每年春放秋收,加二行息,派倉员、倉正、倉副经理,一年一换,必须殷实妥绅方可充当,截至光绪三十三年底止倉储、倉斗、社粮五百五十三石七斗
24、度支:
县丞一员,支俸银四十两门子马夫一人,皂隶六名岁共支工食银四十八两,池街及乾盐池二驿,共设站夫七名,岁共支工食银七十六两六钱,以上共總支银一百六十四两六钱。
25、厘税:
池街于光绪十七年,设土厘分卡,由靖远厘居派司巡二人经理,以土药每斤三钱六分,抽收厘税,每年约在百余两,及数拾两不等。于三十二年改收统捐,以土药百斤十一两五钱抽收厘税,每年约在千余两,及数百两不等;三十四年又设羊只皮张里卡,亦由靖远厘局派司巡二人经理,以张皮二百四十斤为担,照章抽收厘税,每年约在三百两上下,原无定额。
26、農商:
池属之民皆安耕鉴春,二月种小麦莞豆,五六月收,秋六月种,糜谷荞麦,九十月收,惟人烟稀少,鄉间再无稍大市镇,僅池街有小商铺十余家,光绪三十四年,于池街设立工艺一处,招僱匠工二人,试做毛毯口袋各粗物,因费工过多而中止,農商二政暂实难开办。
27、礦产:
池属以北,相距八里许,龙凤山产金、产碳,咸丰年间民采之颇旺,近有试采者深挖之,因为水多所阻今久废弛。
28、巡警:
池街于光绪三十二年,设巡警一局,巡兵十人,乾盐池堡设巡警一局,巡警三名,各分派地段,日夜轮流站守,如有失事,惟该巡兵是问,各派正副巡长管理,而舊日保甲早已停办。
29、学校:
池街于光绪三十二年,设初等小学堂一处,係因舊有百泉书院一座,尚存泥修破坏小屋数间,稍为补修改设,常年经费的款尚止,筹有六十金不等之数,全恃随时设法筹给,教习一员,员司一员,学生三十名,而试院向来无之。
30、物产:
五谷皆属地宜,而麦稷为多,黍稷泰地通称为糜,而池地黍稷米黍米不成,黄白黑豆俱有,其地高寒,小麦、青稞、豌豆、豍豆俱春种,六七月间成熟,有大燕麦、小燕麦,俗名莜麦,人民日用所常需,非本草中所载之燕麦也,本草所载粟文皆种植,高处不宜。
31、补充疆界:
廣七十里,横七十五里,鸟道一百里,东至狼山二十里,至乾盐池五十里,至海城一百四十里,至固原三百四十里,南至会宁县白崖子六十里,至会宁县城三百四十里,至毛河洛二十五里,至靖远县城七十里,至兰州三百三十里,北至西葛涝三十里,至会宁马圈沙河八十里,至中卫县城二百四十里,延至京师三千八百里。
32、山川補细:
龙凤山在堡北八里,山势耸秀,石崖重叠,景有春梅二月开花,上有无量祖师大殿、磨针楼、土地祠,
屈吴山在南三十里,形势秀丽,林木茂盛,时有岚光霧隂,不日即雨,上有白马将军殿、显神庙,祈雨即应,相传屈吴二姓所居,故名屈吴,厥后王忠勇公降生马營水,盖此山之灵锺也。甲寅之变忠勇公誓志灭吴,夜渡黄河而吴逆由此授首,说者云:山名屈吴,殆予为之讖云。
神木山在东三十里,山有林木,涧出甘泉,古有哈家坝,引泉水灌盐池今久废。
蒯团山在北二十里,东五里青沙岘,又三里青石崖下,有泉曰渦子水,相传其地每黎明时,晴岚晓障,若城郭重楼女墙,焕然可觀,日出则没,俗云此处似有宝藏焉。
蒼龙山在北六十里,群山环抱,五嶺耸峙,高有大佛殿,旁有齐天大圣楼,上有无量殿,东有聖庙,西有青马将军庙,外有山神土地祠,二十七年重修,由青马将军、齐天大圣感应有灵,祈雨祷疾无一不应,验实一方之福神也。
33、忠烈:
附生刘育英,武举刘邦宰,廪生雷浚,团民守城,于同治元年
34、碑文(前已选载畧)。